Getau 澳洲商业报告 大学世界排名逻辑

大学世界排名逻辑

1. 大学世界排名逻辑

日前, 留学生落户申报系统已经进行更新, 上海市人社局认定的世界排名前 100 院校名单也已经正式出来了!

对于全球排名前 50 和前 100 大学的认定, 上海人社局解答是——

由相关主管部门参照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Times Higher Education)、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 World Report)、QS 世界大学排名 (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发布的排名进行认定, 具体以落户申报系统内名单为准。

备注: 以下 “香港” 均指中国香港, “台湾” 均指中国台湾。

落户上海全球 Top50 大学名单 (73 所)

  • 哈佛大学 | Harvard University(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
  • 牛津大学 | University of Oxford(英国)
  • 加州理工学院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
  • 斯坦福大学 | Stanford University(美国)
  • 剑桥大学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美国)
  • 普林斯顿大学 | Princeton University(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 | Columbia University(美国)
  • 华盛顿大学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美国)
  • 帝国理工学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英国)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瑞士)
  • 伦敦大学学院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
  • 耶鲁大学 | Yale University(美国)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国)
  • 芝加哥大学 | University of Chicago(美国)
  •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美国)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
  • 康奈尔大学 | Cornell University(美国)
  • 南洋理工大学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新加坡)
  • 巴黎萨克雷大学 | Paris-Saclay University(法国)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美国)
  •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瑞士)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美国)
  • 多伦多大学 | University of Toronto(加拿大)
  • 爱丁堡大学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英国)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美国)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美国)
  • 香港大学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美国)
  • 东京大学 | University of Tokyo(日本)
  • 杜克大学 | Duke University(美国)
  • 西北大学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美国)
  • 墨尔本大学 |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澳大利亚)
  • 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美国)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英国)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澳大利亚)
  • 麦吉尔大学 | 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
  • 曼彻斯特大学 |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英国)
  • 悉尼大学 | University of Sydney(澳大利亚)
  • 卡耐基梅隆大学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美国)
  •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Image(美国)
  •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美国)
  • 慕尼黑大学 | Munich University(德国)
  • 京都大学 | Kyoto University(日本)
  • 伦敦国王学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英国)
  • 香港科技大学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香港)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加拿大)
  • 索邦大学 | Sorbonne University(法国)
  • 首尔国立大学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韩国)
  • 昆士兰大学 |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澳大利亚)
  • 阿姆斯特丹大学 | 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荷兰)
  •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 Paris Sciences & Lettres-PSL University(法国)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德国)
  • 香港中文大学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
  • 卡罗林斯卡学院 | Karolinska Institute(瑞典)
  • 莫纳什大学 | Monash University(澳大利亚)
  • 明尼苏达大学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美国)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澳大利亚)
  • 韩国科学技术院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韩国)
  •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美国)
  • 海德堡大学 | Heidelberg University(德国)
  • 匹兹堡大学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美国)
  • 鲁汶大学 | University of Lovanium(比利时)
  • 洛克菲勒大学 |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美国)
  • 阿卜杜勒 · 阿齐兹国王大学 |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沙特阿拉伯)
  • 佐治亚理工学院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
  •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美国)
  •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美国)
  • 乌特勒支大学 | Utrecht University(荷兰)
  •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美国)
  • 巴黎理工学院 | Institut polytechnique de Paris(法国)

另外上海人社局认定的世界前 51-100 院校名单, 共有 76 所院校, 从这些院校毕业的留学生, 来沪全职工作, 符合留学生落户的基础条件, 缴纳 6 个月社保就能落户, 且没有社保基数和工作要求。

上海相关部门认定全球 51-100 大学名单 (76 所)

  • 俄亥俄州立大学 |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美国)
  • 瓦格宁根大学 |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荷兰)
  • 香港城市大学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
  • 苏黎世大学 | University of Zurich(瑞士)
  •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美国)
  • 东京工业大学 |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日本)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荷兰)
  • 西奈山医学院 |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美国)
  •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美国)
  • 布朗大学 | Brown University(美国)
  • 日内瓦大学 | University of Geneva(瑞士)
  • 奥斯陆大学 | University of Oslo(挪威王国)
  • 华威大学 | University of Warwick(英国)
  • 南加州大学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美国)
  • 伊拉兹马斯大学 |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荷兰)
  • 波士顿大学 | Boston University(美国)
  • 布里斯托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Bristol(英国)
  • 格罗宁根大学 | University of Groningen(荷兰)
  • 马来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Malaya(马来西亚)
  • 范德堡大学 | Vanderbilt University(美国)
  • 阿德雷德大学 | University of Adelaide(澳大利亚)
  • 香港理工大学 |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香港)
  • 巴黎大学 | University of Paris(法国)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美国)
  • 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 | 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美国)
  • 台湾大学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台湾)
  •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 University of Buenos Aires(阿根廷)
  •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美国)
  • 根特大学 | Ghent University(比利时)
  • 奥胡斯大学 | Aarhus University(丹麦)
  • 莱顿大学 | Leiden University(荷兰)
  • 格拉斯哥大学 | University of Glasgow(英国)
  • 柏林夏里特医学院 | Charite – Med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德国)
  • 斯德哥尔摩大学 | Stockholm University(瑞典)
  • 柏林洪堡大学 | 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德国)
  • 埃默里大学 | Emory University(美国)
  • 高丽大学 | Korea University(韩国)
  • 大阪大学 | Osaka University(日本)
  • 南安普顿大学 |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英国)
  • 图宾根大学 | University of Tuebingen(德国)
  • 莫斯科国立大学 |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俄罗斯)
  • 西澳大利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澳大利亚)
  • 乌普萨拉大学 | Uppsala University(瑞典)
  • 延世大学 | Yonsei University(韩国)
  • 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校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美国)
  • 麦克马斯特大学 | McMaster University(加拿大)
  • 浦项理工大学 |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韩国)
  • 东北大学(日本) | Tohoku University(日本)
  • 赫尔辛基大学 | University of Helsinki(芬兰)
  • 杜伦大学 | Durham University(英国)
  • 柏林自由大学 |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德国)
  • 名古屋大学 | Nagoya University(日本)
  •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 Vrije University Amsterdam(荷兰)
  • 波恩大学 | University of Bonn(德国)
  • 奥克兰大学 | University of Auckland(新西兰)
  •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美国)
  • 巴塞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Basel(瑞士)
  • 巴塞罗那大学 | University of Barcelona(西班牙)
  • 隆德大学 | Lund University(瑞典)
  • 蒙特利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Montreal(加拿大)
  • 皇家理工学院 |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瑞典)
  • 伯明翰大学 |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英国)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以色列)
  • 圣安德鲁斯大学 |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英国)
  •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以色列)
  • 利兹大学 | University of Leeds(英国)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美国)
  • 莱斯大学 | Rice University(美国)
  • 以色列理工学院 |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色列)
  • 谢菲尔德大学 | University of Sheffield(英国)
  • 成均馆大学 | Sungkyunkwan University(韩国)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沙特阿拉伯)
  • 佛罗里达大学 | University of Florida(美国)
  • 亚利桑那大学 | 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国)
  • 达特茅斯学院 | Dartmouth College Image(美国)
  • 丹麦技术大学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丹麦)

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 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
  • 剑桥大学
  • 爱丁堡大学(英国)
  • 弗莱堡大学(德国)
  • 日内瓦大学
  • 海德堡大学(德国)
  • 赫尔辛基大学(芬兰)
  • 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
  • 莱顿大学(荷兰)
  • 鲁汶大学(比利时)
  • 伦敦大学学院
  • 隆德大学(瑞典)
  • 米兰大学(意大利)
  • 慕尼黑大学(德国)
  • 牛津大学
  • 巴黎第六大学
  • 巴黎第十一大学
  • 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
  • 乌得勒支大学(荷兰)
  • 苏黎世大学

文科大学都不适合参加这些排名, 美国一大堆文理学院水平都很高, 排名照样都很低, 而近些年来中国的大学在世界榜的蹿升速度跟中国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速度大致相当。

国际上用的最广泛的 QS 世界排名, 它的排名最看中的是学术声誉, 其中诟病最多的是国际教师和全球学生的比例, 人大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所以排名低也情有可原。

泰晤士的排名更侧重于教学和科研, 被公认是最偏心眼的排名, 而科研在人大这种文科大学所占比例并不高, 所以排名也低。

美国新闻的排名更侧重于整体学术水平, 人大在理工科方面的成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ARWU, 这是被全球学界公认的最硬核的大学排名, 为什么说 “硬核”, 因为在它权重最高的 “教师” 和 “科研” 两个标准上, “教师” 只认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 “科研” 只认《自然》和《科学》, 而人大只是个文科大学, 这导致了人大在 “校友”, “教师”, “高频被引用学者” 和 “论文发表” 这四个得分项都为零, 你说人大排名能不低吗?

CWUR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国际大学排行榜, 每年发布全球 2000 所大学的排名。
作为一个 2012 年才开始做的排名体系, CWUR 排名虽然名气不如 QS、THE 等知名榜单, 但它可是全球最大的大学学术排名。

CWUR 排名侧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估, 而且不以学校提供的数据来判断, 避免了个别学校的造假行为, 相对客观有力, 整体排名具有一定权威性, 已逐渐成为全球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 大家在选择留学学校时, 可以作为参考。

四大排名侧重点不同

全球研究声誉 12.5%

区域研究声誉 12.5%

刊物 10%

图书 2.5%

会议活动 2.5%

标准化引文影响 10%

总引文 7.5%

引用次数最多的 10% 的出版物数量 12.5%

在被引用最多的 10% 的出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 10%

国际合作 – 相对于国家 5%

国际合作 5%

在各自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 1% 论文中被高度引用的论文数 5%

在被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排在前 1% 的出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 5%

U.S.News 世界排名评分不单独考量学校的本科或研究生教育, 而是 衡量学校的整体学术研究表现以及其全球和地区声誉。

学术声誉 40%

雇主声誉 10%

单位教员论文引文数 20%

师生比例 20%

国际教师比例 5%

国际学生比例 5%

QS 是大家常见到的世界大学排名, 最大特点是 “声誉” 作为关键因素。

教师获奖 20%

高被引科学家 20%

N&S 论文 20%

师生比例 20%

国际论文 20%

校友获奖 10%

师均表现 10%

ARWU 参考的都是 与获奖和论文相关的学术指标, 简单、高效、硬核。

全球研究声誉 12.5%

区域研究声誉 12.5%

刊物 10%

图书 2.5%

会议活动 2.5%

标准化引文影响 10%

总引文 7.5%

引用次数最多的 10% 的出版物数量 12.5%

在被引用最多的 10% 的出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 10%

国际合作 – 相对于国家 5%

国际合作 5%

在各自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 1% 论文中被高度引用的论文数 5%

在被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排在前 1% 的出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 5%

U.S.News 世界排名评分不单独考量学校的本科或研究生教育, 而是 衡量学校的整体学术研究表现以及其全球和地区声誉。

教学 (学习环境)30%

研究 (规模, 收入和声誉)30%

引文 (研究影响力)30%

国际化 (员工、学生、研究)7.5%

行业收入 (知识转移)2.5%

THE 是 一个偏重学术性的排名, 用教学、研究、引用、产业收入等多个维度来评估大学, 属于一份比较理想和全面的大学排名。

根据四个加权因素进行排名: 教育质量、就业能力、师资质量和研究表现

教育质量(25%)

由校友获得主要国际荣誉、奖项、奖章等之人数及比例;

毕业校友就业情况(25%)

毕业校友居于世界重要公司企业执行总裁 (CEO) 职位之人数及比例;

师资质量(10%)

由教职员获得国际重要荣誉、奖项、奖章等之人数及比例;

研究表现(40%)

  • 研究产出: 由研究论文被刊登在著名期刊的数量来评估; (10%)
  • 影响力: 依据研究论文被刊登在具有高度影响性 (highly-influential) 期刊上的数量来评定; (10%)
  • 高质量的出版物: 以出现在顶级期刊上的研究论文数量衡量; (10%)
  • 引用次数: 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研究论文的数量来衡量。(10%)

从 2020 年起, 中国人民大学 “强基计划” 招生, 只招收文史类学生, 不招理工科类学生。这是 “强基计划” 高校中, 独一无二的。

2021—2022 年度, 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十个大学排行榜上, 平均排名第 590.9 位。

其中,

  • 在 U.S.New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第 599 位; 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 49 名。
  • 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601 位; 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 28 名。
  • 在 Q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601 位; 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 31 名。
  • 在 MOSLUR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351 位。
  • 在 CSIC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580 位。
  • 在 CWT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752 位。
  • 在 CWUR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645 位。
  • 在 SCIMAGO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第 491 位。
  • 在自然指数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571 位。
  • 在 METU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 排名世界大学第 718 位。

一般来说, 所谓的世界四大大学排行榜, 主要包括: 美国新闻世界大学排行榜, 简称 US NEWS; 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行榜, 简称 THE; 英国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排行榜, 简称 QS;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也就是俗称的软科排名, 简称 ARWU。

当然了, 也有的说法是五大排行榜, 加上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大学排行榜 (RCCSE), 或者是加拿大的麦克林世界大学排行 (Ma-clean’s), 在中国国内, 也有影响力比较大的武书连排名和校友会排名等等, 篇幅所限, 咱就说前四个。

从历史上来说, 最早搞这种排名的, 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 它曾经是和时代周刊并列, 美国排名前三的新闻杂志, 后来发行量上不去, 快喝西北风了, 那怎么办? 从 1983 年开始, 它就每年给美国的大学搞排名, 这一下热度和订阅数就上来了。这就是今天的 US NEWS 排行榜, 除了大学排名, 这家机构还给美国的比如中学、医院、养老院、法律事务所、度假胜地等等, 也做排名。

2003 年 6 月,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个大学排名, 他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也就是今天的软科排名。目前为止, 软科大概也许, 是四大排名里最谦虚的一个, 因为它明确表示说, 我这不是一个大学的综合实力排行榜, 而只是专项的大学学术排名, 当然了, 一般好大学, 也都是研究型大学, 所以这个排名, 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按照时间顺序, 接下来就是 2004 年推出的 THE—QS 排名, 当时是英国的泰晤士报, 联合英国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 共同推出的。

这英国咱知道, 是把教育产业做到极致的国家啊, 当然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这教育产业是英国的支柱性产业。标准的教材、课程、考试流程, 高等教育产业可是全世界吸血的。就说东方大国吧, 给人家输送了多少小留学生? 这话题比较敏感, 暂且不说了。

话说到了 2010 年, 这两家分道扬镳, 分别发展出 THE, 也就是泰晤士排名 QS 排名, 共同组成了四大。

这些年来, 关于大学排行榜的争议, 也是连绵不断, 比如 2020 年 10 月, U.S. News 发布了 2021 世界大学排行榜, 这个上面, 曲阜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力压北大, 位列中国第一, 位居全球第 19 位; 而且你猜, 北大之后的第三名是谁? 是名不见经传的山东科技大学, 评分只比北大少了 0.1 分。

这是为啥呢?

因为有一项指标, 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分值特别高。

但这里就有个漏洞啊, 同是一所高校同一学科的教师, 大家抱团取暖, 把论文互相引用, 学科指标自然就上去了。但是另一方面, 您把指标一换, 比如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北大的数学学科是 A+, 位于头顶位置, 曲师大只是个 B—, 最多, 也就是胸部这个位置。山东科技大学的数学, 则根本就没上榜。

所以说到底, 所谓大学排名, 就是一系列指标体系的评分总和。至于这套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 这个很难讲, 只能说, 四大排行榜各有侧重, 也各有欠缺。

比如软科重科研, 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高引用论文数等等, 这一类数据越多, 则这个学校的排名就越高, 但问题是, 像韦神那样的数学天才, 将来有可能拿菲尔兹奖, 但他的教学水平是真不行啊, 据说因为听不懂, 选课人数直线下降。

如果大学里都只看重、只引进这样的师资, 科研分数倒是上去了, 带动排名也高高在上, 却难免对学生, 特别是本科生, 有误人子弟的嫌疑。

泰晤士排名, 则非常注重社会声誉, 它的教学声誉权重 15%、学术声誉权重 18%, 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总和高达 33%, 也就是说, 主观的评价占到了 1/3, 所以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据说, 每年泰晤士调查问卷的回收率, 其实也不太理想。

比如在 2008 年的一轮调研中, 德国只返回了 182 份问卷, 印度返回了 236 份问卷。 与此同时, 问卷中的问题设置也很模糊。而且这套评价体系缺乏对不同领域之间, 引文数量差异的权衡, 说白了就是, 比如一些人文领域的论文, 可能学术水平很高, 但是被引用次数相对理工科比较低, 评分上, 反而不如一些理工科相互抱团引用的 “水刊”。

至于 USNEWS, 指标体系包括了社会声誉、科研产量、科研影响, 但作为一个大学的排行榜, 却没有关于教学质量的指标, 给人的感觉, 有点瘸腿。

至于 QS 排名, 最为人诟病的, 就是护犊子, 也就是说, 给英联邦国家, 特别是英国、澳洲的大学, 排名都有点虚高。当然了, 到底虚不虚, 比比就知道, 对于不少英澳的高校, 往往 QS 要比软科或者 USNEWS, 高出几十甚至几百个排名。

仔细想想, 这还是英国教育产业化的必然需求, 为了吸引中国留学生, 很多高校都有大把的市场推广费用, 必须要花出去招揽生源, 推广学校, 近水楼台的英国本土机构 QS 排名, 会不会因此而对本国高校 “定向注水”? 可能大概也许, 这个就说不准了。

最后总结, 对于大学排名我们该怎么看?

事实就是, 没有一个大学排行榜是完美的, 也没有任何一个评价方案或评价指标是普遍适用的。

软科自认是对于大学权威的学术排名,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 和当今国内如火如荼的 “双一流” 评选及建设, 还是契合的;

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评估目标是 “帮助大学理解什么是一流大学, 帮助学生做出择校选择”;

QS 的口号是 “为大学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信息与参考, 为公众提供信息, 帮助学生择校”。

所以说, 以上两个英国的排行榜, 很看重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内容, 国内学生如果选择国际留学, 其实关注 THE 和 QS, 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USNEWS 的评估目标是 “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 满足家长和学生信息需求, 为学生择校提供信息”。这句话单从字面意义上看, 似乎是纯公益性的, 但其实, 大学排名业务并非 USNEWS 的唯一产业, 甚至可以说, 作为一家媒体, 给大学排排坐, 就不该是主业。但现在既然搞了, 无利不起早, 它的评价价值取向一定是既有商业性的内容, 也有公益性的内容。

这里面, 只有 QS 世界大学排行榜则基本上是一个纯商业机构运行的, 大学排名是其核心业务, 因此更加偏商业性一点, 侧重于商业资讯服务。因此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 QS 是四大排行榜里, 市场运作上最成功的。

这里所谓的 “成功”, 是说 QS 实际已经不限于教育推广了, 它在社会推广上, 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得到了很多政府和企业的背书, 很多政府与企业在招聘上设置了 QS 的门槛, 而不是其他排行榜。

那么, 对于大学、家长、考生以及我们广大吃瓜群众来说, 怎么看待大学排行榜呢?

我觉得, 大概有这么几句话——

排行榜和数据指标不会思考, 会思考的是人。

不是人为数据指标服务, 而是数据指标为人服务。

不是业务为数据指标服务, 而是数据指标为业务服务。

这大概就是大学排行榜最终的意义吧?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an212000/article/details/124778234?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71124254016800185866964%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71124254016800185866964&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22-124778234-null-null.nonecase&utm_term=%E6%BE%B3%E6%B4%B2%E5%95%86%E4%B8%9A%E6%8A%A5%E5%91%8A

作者: 知澳头条

知澳资深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766331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澳洲本地网站设计开发团队 超20人团队,悉尼设计开发14年 联系电话:1300766331 微信: XtechnologyAU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