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澳洲 澳洲法律 这家公司打算用AI技术普及法律咨询服务|专访

这家公司打算用AI技术普及法律咨询服务|专访

任然|撰文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写《经济与社会》的时候曾提出过设想:未来的司法就是一台标准自动售货机,把写好的诉状和诉讼费放进去,然后判决biu地就出来了!不仅律师们可以各回各家,法官们也是~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让司法服务向书中构想的形式进化。“云律通”便是一个以智能法律服务系统为载体,为用户提供线上和线下法律解决方案的新型互联网法律服务体系。

云律通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利用勾选式人机交互来模拟人与律师的对话过程,对于现实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情况,则会辅以在线人工帮助来解决。问答流程结束后,系统可根据正规律师事务所的范式和标准,一键生成一份法律意见文书。

特殊的人工智能

在很多人的主观印象中,“人工智能”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交流,无论是通过书面文字还是人类语音。据青亭网了解,美国IBM公司研发的Ross系统,就能通过文本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问题解答。“云律通”为何会选择勾选式交互这种更为传统的、看起来“不那么拟人”的形式?

“云律通”的研发者普罗天网科技总经理韩晓晨对青亭网说,形成这一区别的首要原因是中美底层司法体系不同。美国从事司法活动的主体是律师,会用专业的范式和用语撰写法律文件,并在法律机器人系统中形成规范的信息输入。

IBM ROSS机器人

而在中国,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律师费用高企的现状下,很多当事人会选择亲自上场打官司,他们通常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案件,其中难免存在许多错误、模糊或冗余的信息,并带有主观色彩。如果使用这样的语言作为智能法律服务系统的输入信息,则会严重影响案件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人们可以轻松听懂日常对话,但却很难能听懂法言法语,对于机器则反之”,韩晓晨这样描述法律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预先设定某一法律问题的咨询逻辑,模拟律师的思维过程,以界面提问形式向当事人采集案件信息,并请当事人在给定的各种案件情形中勾选适用于自己的情况,以此来确保法律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韩晓晨表示,每一个法律咨询流程背后都需要构筑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并需要完成生活语言和法律语言之间的转化,这需要计算机技术专家与法律专家进行深度配合,工作十分繁杂。

云律通“勾选式交互”问答流程,以及最终生成的咨询意见

由于法律行业的特殊性,目前法律AI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不在技术,而在于人员。能参与法律AI开发、对法律文本有较深研究的专家,他们的工时都非常昂贵。“系统后台需要构建一套套涵盖法律上所有可能性的庞大的思维导图,想找到处于职业成长黄金期的律师长期参与这样的合作,要比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困难得多。”

不难想象,如果这些律师将精力投入到各种案件上,他们的职业曲线会得到非常明显的跃升。而研发一套法律人工智能产品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产品又需要漫长的市场培育周期才可能投入应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必然缺乏足够的参与动机。

韩晓晨告诉我们,云律通选择凝聚年轻学者、高校校友律师及法律专家的力量来支撑研发。他们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开展合作,由北大争议纠纷解决研究中心的专家对系统进行验证,同时还与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应用。

云律通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捐赠第一台机器人概念机

便捷、精准的智能法律帮助

云律通智能法律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是作为案件预处理系统,用户通过系统生成标准法律文书后,可将此文书转交给律师进行后续处理。标准的文书不仅可以使案件描述更加精准,也能大幅减少律师与用户在前期沟通上花费的时间。如果案件规模较为简单,当事人还可以直接以系统出具的标准文书作为庭上的发言参考。

青亭网走访了一些法律服务机构后发现,目前北京地区实习律师的服务费已达到每小时600元左右,执业律师和合伙人律师的小时费率更是高到翻倍。相信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昂贵的。而云律通智能法律服务系统的收费仅有10元左右,还有很多免费服务提供,可以极大地降低基本法律服务的花销。

云律通法律服务收费低廉,且集成了实用法律工具

同时,云律通还可以对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案件的特点,推荐具体案件情况下最适合的代理律师和管辖法院,力求提高案件的胜诉率,进一步节省当事人的司法成本。

目前,云律通已与北京市平谷区司法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嵌入平谷区司法局官方微信号,为43.7万平谷居民提供智能法律服务。同时还将向平谷区各司法所、法律公共服务大厅铺设搭载智能法律服务系统的律师机器人柜机,供居民获得便捷、精准的智能法律帮助,提升法律服务可及性。

云律通与北京市平谷区司法局战略合作

推广有阻力,但前景明朗

斯坦福大学曾有报告称,法律将是人类最后一个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行业。这不仅折射了行业特性所导致的研发难题,也体现在产品应用推广的过程中。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阻力,其一便是用户对传统的法律人工服务模式的依赖。

韩晓晨坦言,目前人们确实更偏爱或是更信任真人服务,“就像很多人打10086时会直接按0转人工服务一样”。这样的行为惯性客观存在,培养用户习惯尚需要经历一个长线过程,相信未来人们会逐渐接受智能化的法律服务。

智能自助取代人工服务需要经历长线过程

另一个问题则可能出在律师行业内部,一些律师面对类似的智能系统出具的法律文书时,潜意识里会产生一种排斥感。“你在医院向医生咨询问诊,如果你和你的医生说‘机器人医生是怎样讲的’,相信对方心里也会不舒服”,韩晓晨这样形容道。

不过同时她也提道,虽然这些律师会有排斥感,但一份标准法律文书能为案件的处理过程带来很多方便,他们通常还是会选择进行参考。云律通也在积极与律师们开展合作,推广智能法律服务系统,争取早日减轻并消除这种来自同行的心理障碍。

对于智能法律服务系统的前景,韩晓晨认为还是比较明朗的。她提到,目前国内的法律服务资源并不平衡,虽然律师总量足够多,但经验丰富的大律师其实很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其他地区的人们虽然同样有法律需求,却长期受到律师资源和经济能力的限制,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律师“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情况。

传统律师服务费用高昂

韩晓晨说,“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借助智能法律服务系统在行业中形成的压力,倒逼律师增强自身职业技能,同时通过将法律服务的提供者从‘人’跃迁为‘机器人’,来降低法律服务的成本,调整法律服务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努力实现普惠的法律服务。”

(END)


 
   推荐阅读    

 

每天五分钟,轻松了解前沿科技。    
              —— 青亭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700187592&ver=4901&signature=9kyLJhrJ*g36Nk7ya23vSnbsQW3EXyh2jWkOFcIEL5v81Jk4c5mJMUfDZfLYRdxhu2tqrjCsNETLWvuQiVZX1cUaa94IVuZNKiJeb4uEHezi67tdaQzOm2NsEDBjZTOQ&new=1

作者: 知澳头条

知澳资深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766331

邮箱: info@getau.com.au

澳洲本地网站设计开发团队 超20人团队,悉尼设计开发14年 联系电话:1300766331 微信: XtechnologyAU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