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一夜暴跌未来或将跌至4.5?
美元指数创近三个月最大单周涨幅,目前仍在约101的高位水平。受强势美元影响,澳币上周对人民币大跌超3%,最低触及4.68。德勤经济研究所上周四表示,澳洲经济在2023自然年预计将会增长1.4%,但本财年只会增长0.9%。
研究所指出:
“
澳储行一系列加息对解决通胀的供方驱动作用已经不大。加息的全部影响至今尚未体现,未来,失业率将从目前接近50年来最低点的3.6%逐步上升至4.3%。目前澳洲经仍处于衰退的边缘,如果不是因为人口增长,澳洲经济前景可能会更糟。预计未来两年人均经济会出现严重衰退,预计2025年时人均将与2021年时水平大致相同,但是澳洲国家GDP增幅仍可能在增长区间,而整体经济获得软着陆。
”
由于7月澳洲停止加息的背景下,CPI通胀率照样下行,目前市场普遍预计8月澳洲央行将继续维持当前利率,以减轻先前不断的加息导致借贷成本骤升对经济所带来的破坏。
而利率预期是影响一国货币的关键指标,随着利率见顶,澳元汇率也受影响开始逐步下跌。此外,澳洲经济也发出了危险指标,随着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低迷,市场对降息的呼声也逐步提高,因为借贷成本已经让很多企业难以为继,期待降息获得利润的提升。
在本年度经济预期下滑与利率见顶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数月澳元汇率依然承压,假如澳洲经济进一步陷入衰退泥潭,澳元对人民币汇率很可能进一步下跌。
美联储加息转折点来临
7月美联储7月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达到5.25%-5.5%,达到20年来的高点。宏观策略师西蒙·怀特(Simon White)表示,全球实际收益率曲线倒挂表明,各国央行的紧缩周期已非常接近尾声。如果把时间周期扩大至1970年代以来的波动,可以进一步看出,货币政策的曲线规律似乎也在预示着,美联储或即将态度反转为降息,后加息周期进入下一阶段,大类资产的表现即将迎来新变化。
美联储实际利率走势图
后加息时代资产表现预测
尽管处于加息周期,2023上半年,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纳指涨幅超过31%,创下40年来最大上半年涨幅。标普500指数创下20年来的第四高的半年升幅,指数半年升幅约15%。
回顾美联储退出加息周期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以下情况:从资产类别来看,大多数全球主要大类资产在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后进入降息周期后都能够实现正收益,只有美元和工业金属表现较为疲弱。
根据退出加息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经济显著放缓或衰退的担忧而退出加息,那么股票、债券和非美货币往往涨幅较多,跌幅较少;如果是因为通胀滞胀而犹豫不决地退出加息,那么大类资产主要呈现下跌趋势,只有部分股票和债券可能会小幅上涨。
标普500指数与美联储利率走势图
2023上半年受通胀缓解影响,明星科技股整体表现强劲:英伟达(NVDA.US)半年累涨约220%,特斯拉(TSLA.US)涨约116%,苹果(AAPL.US)涨约51%,亚马逊(AMZN.US)涨约57%,微软(MSFT.US)涨41%。AI板块今年迄今累涨超120%。
热门美股走势总结
-2023下年市场行情究竟会是如何?
-高利率究竟会维持多久?
-经济衰退的风险会引发股票危机吗?
-澳元汇率走势如何?
-股市,房地产,黄金在利率转折点后走势会如何?
为回馈广大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
澳洲财经见闻AFN将在
本周五(8月5日)下午3点
举办第三期腾云私董会。
届时将邀请澳洲明星基金经理Alex Ge,
就下半年大家关心的话题逐一分享看法。
如何评估澳洲尖端企业?
作为有18年投资经验的明星基金经理,Alex带领的投资基金在过去10年里均保持10%以上的年投资收益。此外,他对在澳洲上市的全球尖端企业有着独到的理解,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如何评估澳洲矿业股?
-如何挖掘有10倍潜力的股票?
-下半年澳股大盘走势?
-投资者如何布局把握投资机会?
利率触顶澳洲房产重回上升区间?
随着利率即将触顶,高利率对房地产的压力有所减弱。据Domain网站报道,悉尼的房价在过去一年里有所下降,但现在已出现上涨。比如悉尼南部的Kogarah-Rockdale地区,2022年的房价同比下跌9%,但在过去的3个月上涨了0.2%,中位价现为149.75万澳元。
此外,靠近悉尼CBD和CBD地段已经开始上涨,虽然幅度可能不算太大,但是也说明了澳洲房产市场正在回归繁荣,也是房价去那面上涨的一个标志。不仅如此,现在参与房产拍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核心地段的回升主要是因为人们开始回归正常工作,告别了居家办公后,交通便利性和前往CBD的畅通性成了不少人的首选。
利率见顶后哪些类型地产涨幅最大?
-全球资产=全球纳税?
-如何取得海外资产税务优势?
澳洲财经见闻AFN将邀请澳洲税务专家Roy,就税务与资产配置话题逐一分享专业意见。
本文所含的所有信息只是对相关问题的一般性指导,不作为投资建议。基于所涉及的具体事实,相关法律的适用和影响会有很大的不同。考虑到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电子通信技术内在风险的内在风险,文章的信息可能会有所滞后、遗漏或误差。因此,本文信息不能用于替代专业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8-01/doc-imzerpkf9133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