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澳洲 文章 说说海外的教育观

说说海外的教育观

最近又来了很多国内的朋友,那么一起吃饭聊天,发现一个最多关心的问题,还是子女教育。

这边和一些新移民聊天,不少人跟我说,他们看过我之前谈新加坡教育的文章,而且看的非常仔细,确实,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可以说是举世罕见,也可以认为是中国能保持人才竞争力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但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中国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国外读书,但是心态上,教育观上,,依然是中国的思路,依然沉浸在中国的小镇做题家的思维习惯上。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澄清和说明,既然你出来了,有些教育观念,可能需要了解一下。

1、心态放松,这边考大学的底线很高,或者说门槛很低。

有人会说,新加坡教育很卷,新加坡考大学的比例很低,新加坡只有不到1/3的学生读大学。

我告诉你们,其实不是他们不能读,而是他们不想读,很多人想早赚钱,很多家庭觉得读大学负担过重。

人家只是不需要大学文凭也能体面生存,所以和我们的想法不同。而不是卷不进大学。

换句话说,只要你想读,家里不差钱的话,肯定是可以读的,而且通常是可以读相当不错的大学,世界排名公认百强的大学,按照人群基数对比,只要英语能过关,国内二本水平可以轻松考取。

不止新加坡如此,加拿大,澳大利亚,大概率也差不多如此。

所以用不着很紧张,担心孩子以后上不了所谓好大学。

2、这边的考试容错率很高。

中国高考,锱铢必较,每一分都很关键,每一科成绩都不能有闪失,稍微失误一道题,可能就会远离所谓心中梦校。

而这边不同,无论A level,还是IB,所谓满分,所谓全A,并不是你所有题都没错,卷面70分以上就是A,对学霸而言,稍微失误根本不会影响成绩。

A level对偏科的学生极为友好,今天我还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他儿子显著的数学物理偏科,我说考A level可以去报帝国理工的,一门数学,一门进阶数学,一门物理学,三门A,英语及格就行,然后找专业的中介把面试准备一下。其他科目无所谓的!

IB更侧重全科,但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IB也不是说分数高就一定行的。

其实牛津,剑桥的入门分都不高,每年都有IB不到40分的被录取,但是和中国很大的不同是什么呢,人家不是说卡着分数线录取,而是分数只是录取参照的一部分,其他是什么,选课难度(同一门课程,学霸可以选择高难度级别),学校推荐信,竞赛成绩,面试状态。

如果是竞赛大牛,某些科目真的很强,哪怕总成绩没那么全能,一样可以进顶尖学府,但如果是平庸的学生,哪怕IB拿了满分,牛津剑桥面试不录也是正常的。

所以对于学霸而言,不用担心考试中的些许失误(失误了也是A,失误了也可以拿满分),不用刻意和其他人拼总成绩(上高难度课程天然优势,加上学校推荐信,竞赛成绩,平时成绩背书,以及面试准备,不过除非极个别顶级名校,大部分并不需要面试)。

更夸张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用通过A level,IB就可以报考欧美名校,比如新加坡有所非常顶级的中学,NUSH(国大数理中学),用本校的平时成绩单就可以报几乎所有欧美名校。此外,还有不少本地学生会自己去报告北美的一些考试,作为申报材料,这些都是自愿的。

此外,除了所谓A level ,IB 这样的“准高考”外,新加坡学生还有其他的上大学途径,比如O level成绩(中四结束的考试)可以直接报澳洲,英国的很多大学的预科,然后一年预科就可以进大学,包括墨尔本大学在内的不少世界百强名校也是接纳这条路线的,这样比去考A level还能节省一年时间。

再比如,新加坡中四学生考完O level后,有超过2/3的学生会去读Poly,然后Poly毕业后可以用平均分来直接申报大学,而且本地大学或澳洲大学可以直接读大学二年级,这样其实也不会耽误时间。这里我解释一下,O level是中学四年级考,然后分流,JC是两年,然后考大学。Poly是三年,之后可以直接读大学二年级,所以最终读书时间上没有区别。

当然,我不建议新移民的孩子去读poly,主要是心态不一样,因为很多本地读poly的孩子就不想读大学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会受环境影响的。但如果孩子O level成绩不理想,进不了理想JC,选择去读Poly,只要肯努力,三年后再上名校也有很多很多案例。

其实北美也有类似的情况,很多人从谁都能进的社区大学转公立顶级名校,包括ucb,ucla这样的顶尖北美公立名校,每年也会收纳不少社区大学转校生。所以不存在一考定终身,只要肯努力,基本素质够,通路非常多。

3、专业比学校重要。

先说一个这边的基本常识,新加坡呆的久的人会知道,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起薪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不是一年如此,而是年年如此,那么有人会认为是因为专业的原因,是不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专业比较热门,那我再额外说一下,同等专业的情况下,比如金融专业,比如计算机专业,同等专业情况下,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平均起薪还是比那两所高。

当然,同等专业情况下,这个高其实相差无几,但至少有一点,在新加坡,用人单位眼里,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同等专业的毕业生,属于同一个档次。并不存在谁强谁弱,当然,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表现情况决定录取谁,起薪多少,但至少,在简历筛选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那么如果你是用人单位,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哪怕是新加坡科技大学,其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会显著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冷门专业。

在新加坡,考入新国立,南洋理工,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前提是,什么专业。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好专业,录取难度真的一点不低于前两所。其他几所,同等专业相比也只是略低而已。

国人的特点是非常看重学校排名,其实在海外不是的,海外会把很多我们国人认为相差很大的学校当作同一档,而其中选择的关键是专业。无论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不外如此。

以前很多国人说什么UCL水,什么多伦多大学水。国人的特点是什么,追求学校排名对不对,人家搞几个圈钱专业专门收你们的钱,然后你觉得人家水,你真以为所谓名校的世界排名是靠几个水专业堆出来的?人家优势专业,优势学科,放到北美顶级名校里也是非常认可的。

在海外,年轻人并不过于苛求学校的排名,而更看重专业的选择,所以很多顶级名校都会有非常容易进的专业,而一些看上去排名一般的大学,其中的好专业也是非常难进的。所以选择学校和录取offer的时候,不要一门心思只看学校排名。

所以回到前面,很多世界百强名校,对于海外的学生来说,如果不挑专业,真的是随便进的。

4、不要痴迷于考试

中国教育太痴迷于考试了,高考大家一起卷,还有很多复读生,然后考研,考公,还什么一战,二战。

在海外这是不可思议的,研究生为什么要考,都是用平时成绩去申的,公务员为什么要考,无厘头么。

学习之余,发展个人兴趣,要有演讲能力,规划能力,逻辑表达能力,面试往往需要考察这部分的能力。此外,个人业余爱好方面的成就,在申请大学中也是有相当比重的。

考试并不是全部,甚至并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最近有读者在北美留学,说自己很执着,要拿全A,时间很紧张,其实我认为是不对的,全A不重要,要拓展社交,要多参与社交活动,多交朋友,参加一些兴趣社团。关键课程拿A就很好,全A完全没必要。

积极社交,积极发展兴趣爱好,积极锻炼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成长过程,不要只是沉迷于做题和考试。

5、尊重年轻人的选择

我这个其实旧文说过好几次,但是很多人都不服气,都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好,你们随便。但是人都出来了,孩子都出来了,还用中国那套思维来约束孩子,必须读什么专业,必须上什么学校,你出来他妈的图什么呢。

当然,你说未成年人见识有限,家长可以做好顾问和参谋的工作,可以尽可能协助提供资料的采集和整理(也要锻炼孩子自己采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但不要喧宾夺主,这是1,第二,家长作为孩子读书的资助人,可以确定一些范围,比如某些贵族学校是财力不支持的,自己想去也不是不可以,自己挣钱自己去。财政手段可以做出一定的约束,而不是家长式的命令。

孩子喜欢学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尽量让孩子早点有感知,早点有规划,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规划,家长不要沉浸于培养巨婴。

以上,真的,看到很多新来的朋友各种焦虑,各种道听途说的谣言,特有此文。

6、考上好大学,不是终点。

很多名校宽进严出,进去容易,但毕业还是有难度的。还有,海外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是考上大学后才开始好好学习的。才开始认真做研究的。而我们很多人都是高考一结束就彻底放松了。

为什么让年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你进入大学,做自己喜欢的课题,才会更有成就,更能前进。

几个澄清:

1、有人说,新加坡公立教育非常卷,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班,看上去很紧张。拜托,那是家长卷,不是公立教育卷。有人说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很多情况下也是家长过度焦虑引发的,你自己的焦虑把孩子整压力了,然后怪环境干啥。

2、看到有些国际知名大学录取分数线很低,是不是真的。

欧美顶尖名校不要看分数线,前面提到了,满分不录也有可能,低分录取也有可能。看个人材料,背景,其他方面的优势。和中国不一样,分数只是录取标准的一部分。但除了顶尖名校之外,其他大部分,包括世界前十的ucl在内,只要分数达标进入概率就很高。不过这个分数是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不是学校的录取分数,务必要搞清楚。

3、美国名校比英国名校难进,所以学生质量更好。

这个必须澄清一下,美国更强调所谓diversity,所以美国名校,对中国人来说更难进,因为逼着你去和华裔卷名额。英国名校更看重学术能力,如果你是个黑人社会活动家或者是墨西哥裔贫民窟出来的好学生(大约相当于硅谷华裔中下游水平),你会觉得美国名校比英国名校容易进多了。所以所谓美国名校学生质量更好大概特指的是亚裔学生质量更好。

如果只看成绩不看肤色,美国名校名额基本会被亚裔垄断,然后亚裔会发现上名校跟玩一样。据说美国现在有些华裔申请名校,会刻意隐瞒自己的华裔身份,申请表尽可能像是一个其他族裔,连名字都尽量向拉美裔靠拢。只要不需要面试的学校,好像真有不少成功案例,

4、新加坡从小学就开始分流,升初中一考定终身,压力太大了。

小学分流是真的,一考定终身是扯淡,前面提到了。

新加坡中学名校的录取难度远高于考入新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明白我的意思么,所以考不进所谓中学名校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影响进入世界前五十的大学。

考不进中学名校其实也可以让心态放松一些,反正牛津剑桥藤校什么的就不想了,然后发现其他的好像都不难。

以上,希望对让孩子在海外读书的家长有所帮助。也希望年轻人都能健康成长,在学业道路上心想事成。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aoz/article/details/128774106?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9287040716800227491287%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69287040716800227491287&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27-128774106-null-null.268%5Ev1%5Ekoosearch&utm_term=%E6%BE%B3%E6%B4%B2%E7%95%99%E5%AD%A6%E7%A7%BB%E6%B0%91

作者: 知澳头条

知澳资深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766331

邮箱: info@getau.com.au

澳洲本地网站设计开发团队 超20人团队,悉尼设计开发14年 联系电话:1300766331 微信: XtechnologyAU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