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澳洲 文章 互联网农民工没必要有优越感

互联网农民工没必要有优越感

01

最近有一份报告《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受到热议,来自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就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

还附了一张图:

很多人就有点坐不住。一些人是自嘲,觉得「码农」这个戏称可算有了官方的认证,多年别号终于转了正;另一些人有些恼火,觉得这个有些贬低自己,怎么能跟其他的农民工混为一谈。

这两种观点的背后,都是来自互联网农民工莫名的优越感。挺没劲的。

农民工严格意义上就是户籍在外的外来务工人员。我在北京大厂工作时,身边的同事们一大半都没落户,老板身价几百亿,也是外地人。大家都是农民工,定义上完全没问题。

有人说,不是纠结定义,而是社会认知里,农民工是「那样的」,而互联网从业者是「这样的」,不是一回事。

真的不是一回事吗?

02

首先,真要说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互联网行业,说有优越感,这个我举双手认同。

那时候互联网还是少数人群的专属玩具,有钱人才买得起电脑。我第一次上网也是跑去我爸公司里蹭他们那台贴着奔腾 CPU 标签的、还有软驱的电脑,还要有复杂的拨号程序,而且上网的时候,电话是不能打的。

互联网从业者很多还是家里有矿、技术发烧友或者海归精英,也都是为爱发电,心怀理想主义想改变世界。

记得 CFdio 这个名字的网友应该不多,这是国内第一个 BBS 系统。这里聚集了一群背景各异的为爱发电的爱好者们:雷军、马化腾、求伯君、丁磊,等等。

小马老师还在 BBS 里写过朗朗上口的歇后语:小母牛跳高——挺牛 B。

(转自知乎网友 网上冲浪记事)

当时提到写代码,是什么感觉?感觉跟造火箭、造原子弹差不多。都是高科技。

事实也确实如此。写代码是很前沿的工作,而且大概率是要从 0 开始写,从没有的状态,搭建一套功能(那时候更多是网站)。产品经理更是连职业名称都还没出现,大都是市场经理或者程序员兼任,去做功能逻辑的设计。

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多奔赴一线城市的小镇做题家,能做互联网的,就是能小小年纪就去澳洲旅游懂英语的马老师,和有机会用到计算机去逛论坛搭网站的小马老师。

你说他们是农民工吗?又有当地户口,又不是打工人(自己做老板),当然不符合定义了。

03

现在则不然。资本在二十年时间里已经让互联网产品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从业者从几万人迅速膨胀到了几百万几千万人。

当初的少数爱好群体,已经被替换成了集团军作战的大型企业和复杂组织。现在,程序员、产品经理都已经遍地走,这个职业变成了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职业。

搬的不是真的砖,不代表就不是农民工。用电脑搬砖,吹着空调工作,只是表面。到底做的事情是不是机械运动、是不是固定工序,才是本质。

不少人太缺乏自我认知了。产品经理根本不是经理,码农确实是个农。还是得认清现实。

我在 从取消大小周,联想到互联网英雄主义时代的落幕 说过背后的逻辑:

创意创造型向劳动密集型转移。从业人数多肉眼可见,而随着事儿少人多,负责的模块更加精细,那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就逐步标准化成一些固定流程了。

10 年前,连产品经理这个词儿都很新鲜,没人会提怎么细分,要做哪个方向的产品,都是先想着自己学习研究,而不是从外招聘。

5、6 年前,招聘市场已经可以定向去挖人,电商产品经理、增长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这些概念应运而生。

现在,都可以细化到项目级别对口。比如最近淘宝在做逛逛,内部把 B 站当成竞争对手(B 站有没有把他们当对手就另说),就一直在定向找做 B 站和小红书社区的产品和运营。抖音要做电商,直接把公司开到西溪八方城,旁边就是淘宝,方便挖人。

除了人多要细分,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10 年前确实都没有有经验的啊。但现在,行业本身的发展就迟滞了,不管是增长裂变、市场投放,还是做后台管理、中台数据的方向,都培养出了足够多的人才。

反过来说一样。没有对口经验的就越来越不值钱,每个人都逐渐进入一个循环——因为做方向 A 所以有更多关于 A 的履历,从而能更好地找到 A 的机会。结果就是,你最开始的工作方向通常决定了你的职业生涯。

最后,大家都变成了熟练工,在互联网的流水线上勤奋努力,盯着自己的这块螺丝。

互联网已经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更多佐证。比如,工作内容里创新性被削弱。

早年的产品,是在白纸上作画,做成什么都看想象力和判断力。现在产品做设计、给功能写代码,都是在限定明确的框架里处理问题。

用朋友的话讲,更像是 Problem Solver,而不是 Problem Finder。

要做一个购物车功能,最好跟其它所有平台的购物车都长差不多。否则用户习惯难以适应。要做一个运营策略,最好也跟行业类似,否则客户搞不清楚你的意思。

要写代码实现一些功能,不是拼谁的代码行数少、谁的设计精妙、谁写的循环少一层,而是拼跟现有模块和代码的适应性,也就是在工程上,怎么高效实现怎么来。很多大厂产品,都像是年久失修的老建筑,你用精妙的施工方式没用,最好是别破坏老的结构,补丁打好,别的尽量别动,万一塌了就是个 P0 事故。

多少码农是靠着在 GitHub 上刷小工具、小创意来满足自己的创造欲的?

这种 Problem Solver 的工作有技术含量吗?当然不能说没有。只不过做这些事情,遵循的就是行业里的共同语言和解题方法,不再依赖智商和天赋,不依赖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多依赖团队融入的能力和执行水平。

就像加入一个施工队,队长跟你说,这面墙不能打,那个管子要绕开,大家都用这种电钻。这些信息和准则变得更加重要。你要做的就是听命令,按安排的方法去实现要求就好了。

而且现在互联网行业早就地大物博,有时候拿来主义就好了。产品功能,借鉴。运营方案,借鉴。代码也都可以整块整块,借鉴。就更没门槛可言了。

早年我还经常跟朋友一起吐槽:很多新人觉得自己懂个 Axure 、会写个文档就能做产品经理,真是年轻。现在发现,的确是我们不年轻了。很多时候,会这些真的就可以了。

所以,原本你会觉得可能只是玩概念游戏,此农民工非彼农民工,做互联网还是可以跟富士康、建筑队划清界限的。现在发现真相是,就是同一类打工人而已。

都是机械运动,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搬砖、拧螺丝。

04

不光是一类打工人,都是做机械劳动、拧螺丝钉的事情。行业内卷到了极致,互联网大厂的农民工,真正做事都变难了。甚至不如打灰砌砖的农民工有技术含量。

事情变少,人还是这么多。维持组织运转,那要怎么办呢?

于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应运而生,可以称之为「表演工作艺术」。主要的工作方法,就是给老板表演。

反正在电脑上做什么,老板也不知道,每天时间耗在屏幕前面、耗在会议室里,把时间耗够了,回家睡觉,照样领工资。

那具体在电脑上写代码是一分钟写一行,还是十分钟写一行,没人知道。具体在会议室里,是到底在聊事情,还是在聊哪家新开的奶茶店好喝、哪个同事最近又刚买房,关上门也没外人知道。

于是就得假装勤奋,日历里要塞满会议日程,电脑上要开十几个窗口。还要表现出对所做的事业巨大的热忱,有阳光积极的面貌。

做领导做老板的也是一样,哪怕知道业务不靠谱,也得狠心表演,告诉大家要相信相信的力量。风雨飘摇了,也得说要拥抱变化,再创辉煌。

这其实都可以理解,毕竟谁不是打工人呢。

但还是前面说的那句话:既然明知工作都是在表演了,就不要自诩比别的行业农民工优越高级了。

05

说到这里,就要聊一个有点敏感的话题了:互联网从业者的很多相较农民工的优越感,是源于收入够高。市场是自由的,收入这么高,说明劳动价值高啊,怎么会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呢?

或者反过来,用更诛心的话说:如果我说的都对,那既然没有技术含量,互联网从业者的收入这么高,是不是公平合理的?

我是觉得收入高并不存在不合理。但也不能证明就比其他的农民工高级。

收入高,是由于行业的福利。不是个人的水平高。

行业跟行业之间,不是互通利润、互通人力资源的。行业是独享自己的利润、有独立的人力市场规则的。所以服装行业的毛利高,餐饮行业的毛利低,不能让服装行业把钱匀给餐饮行业。

互联网农民工的收入高是行业福利,公司盈利多,分到人头上的钱多,合理。举个例子:一个停车场建在闹市区,一本万利,利润很高,那看门的门卫、清洁工的收入就相应提升,这是合理的。

但不能说门卫和清洁工,做的事情这么简单,凭什么值这么高的工资。这就是利润的分配而已。

换个角度说,哪怕门卫和清洁工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也不能说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特别高、劳动价值特别高。只是市场竞争里面,供需不平衡,就得卷起来。你是招工的,摆在你面前的简历,你也会先选清北,而不是二本的。

同样是螺丝钉,有青铜螺丝钉,也有黄金螺丝钉。年轻人有机缘去做了互联网,就安心做黄金螺丝钉就好,真觉得自己是造火箭,就没劲了。

有优越感有什么用呢?很多人还是缺乏自我认知,觉得能呼风唤雨是自己本事,忘了平台的光环,也忘了历史的进程。以为拿的是铁饭碗,结果老板分分钟被换掉,业务线分分钟被裁撤,行业赛道分分钟被堵死。

在我们山东那边的认知体系里,是不是农民工不重要,反正除了体制内,都是临时工。

所以,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emonbit/article/details/120212993?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9302838316800215024899%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69302838316800215024899&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1-120212993-null-null.268%5Ev1%5Ekoosearch&utm_term=%E6%BE%B3%E6%B4%B2%E7%94%9F%E6%B4%BB

作者: 知澳头条

知澳资深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766331

邮箱: info@getau.com.au

澳洲本地网站设计开发团队 超20人团队,悉尼设计开发14年 联系电话:1300766331 微信: XtechnologyAU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