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au 文章 《看准》读书笔记

《看准》读书笔记

半导体、石油和服务贸易是我们的前三大贸易逆差项目,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服务贸易逆差达2146亿美元,尤其是留学、旅游这类服务贸易逆差占据了其中最大的一块儿。

首先,未来服务贸易逆差会显著减小。未来不光是留学和旅游服务相关产业会萎缩,对外咨询管理还有各种知识产权的使用费都会显著减少。
其次,进口替代会加速。不管是消费还是技术领域,本土巨头会替代细分和垂直领域的外资企业。以芯片产业为例,以前国外产品价格便宜
量又足。现在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会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研发的良性循环局面。技术不是壁垒,市场才是壁垒。
另外,就是会鼓励大家把以前花在国外的钱,拿到国内花。目标就是诞生一大批受欢迎的国货品牌。

美联储充当的就是“世界央行”的角色。美元走高走低是有周期规律的,通常是走低10年,走高6年,也就是美联储这个“世界央行”放水收水的过程。

可以把美联储理解成央行,美元大量流入的特定区域理解成企业。

在美联储降息降准量化宽松、美元开闸放水的10年下行周期里,大量廉价美元资本倾泻而出,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因为美国对大宗商品的边际消费增量有限,所以非美新兴经济体的消费扩张才是提升需求的最重要因素。这些国家拿到美元投资之后搞出口、搞地产、搞基建、搞工业化,经济蓬勃发展,市场越来越旺盛,资产价格越来越高。人们看到价格上涨就开始囤货,进一步加剧了资产短缺,资产价格开始上涨。经济的繁荣和债务杠杆的提高基本上是同步的。

在美联储加息升准量化紧缩、美元关闸收水的6年上行周期里,之前拿了大量美元的特定地区陷入债务困境,本币贬值,资产价格暴跌被美国抄底。这些提供需求增加的经济体陷入了债务危机,那么商品市场的需求增量自然也就没有了,供需又会重新回归平衡,商品价格也会回归正常。

如果说“60后”和“70后”赶上的历史机遇,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岗位空缺,那么“80后”这一代,见证的就是我们国家入世以后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

问题在于需求端不会永远高速增长,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工业)产能开始变得过剩。资本是逐利的,开始脱离投资实体和制造业,转而涌入房地产和其他各类资产。
不过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只是瓜分存量(原来实体经济占领的份额)做二次分配,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劳动生产率停滞的问题。

目前的市场经济已经从过去的快速增长时代,步入缓慢增长时代,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步入存量竞争。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在国内多数普通人还能挖掘机会的地方,一定是刚刚产生的新兴行业。

危机第一阶段:当经济基本面和美元流动性同时恶化的时候,就是很典型的危机状态。

危机第二阶段:美元流动性得到改善的同时,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好转。

危机第三阶段:美元流动性和经济基本面同时都处在良好阶段。

危机第四阶段:经济基本面改善,但是美元流动性开始收紧。

危机总结:

央行第一板斧:稳定金融。
资产等于负债和本金之和。央行稳定资产负债表的方式,依然是“三板斧”:稳定资产价格、降低负债成本和注入本金。

央行第二板斧:刺激经济。
刺激经济是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这个手段实现的。量化宽松降低的是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还有就是把资金从国债这种避险资产赶到股票这种风险资产中去。

央行第三板斧:准备退出。

不断印钞支撑经济的结果就是:钞票越印越多,资产价格越来越贵,社会整体的贫富分化越来越大。
每次经济危机的根源,都是剧烈的社会贫富分化之下,资本还在继续投资,试图获得利润。但是普通老百姓因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没有办法消耗掉这些产出。投资持续亏损和大量过剩产能停滞,意味着资本的湮灭,大萧条也就来了。

美联储过去印钞100年,也不过只有4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因为疫情,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就扩张了3万多亿美元。美国是发达国家,每年的GDP增速并不快,也就是2%~3%的增长速度。因此,货币购买力贬值了一半。美联储通过印钞,“偷走”全世界那些持有美元的国家的钱。

为什么美国这么印钞没有造成美国物价飞涨呢?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和原油挂钩。全球贸易的60%都是用美元结算,大部分国家的外汇储备也都是美元。各国
等于是帮助美国分担了印钞带来的通货膨胀。这也是虽然美联储印了这么多钞票,美国资产价格涨了,但是从绝对涨幅上看,并没有和印钞速度绝对匹配的原因所在。

所有资产价格上涨都是货币现象,股市上涨、楼市上涨,本质就是钞票印多了。在现在美联储这个全球央行印钞的背景下,持有现金就等于让自己的购买力被动贬值。这里可能对那些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小,影响最大的还是手里有一点儿积蓄的中产家庭。如果一直拿着现金,最终一定又会像2008年大放水以后一样,持有100万现金和100万资产的人,差距在印钞的背景下会被迅速拉开。

利率走低是大趋势,因为和长期利率直接相关的是整个国家和企业的财富积累速率和利润平均值。这个财富积累速率和利润平均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处于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里。

大部分行业在开始的时候,利润都比较高,发展到后期,都会逐步降低,遵循行业的平均利润。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从理论上说,会无限趋近于当时市面上的银行利率,或者以银行利率为中轴上下波动。

如果现在开饭馆很赚钱,平均利润为15%,银行贷款的利率是5%,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很多人跑去找银行贷款,涌入开饭馆这个行业。因为这时候开一家饭馆,自己赚进15%的利润,拿其中的5%还掉银行贷款,自己还能剩10%的利润。
拉长时间看,因为这个10%的利差存在,开饭馆的人会越来越多。最终会让这个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利润也不断拉低,直到餐饮业平均利润降到5%。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新人来开饭馆,因为这时候只有头部的饭馆才能盈利。
有人继续杀价竞争,整个行业的利润被杀到1%。按照这个利润率算,则意味着辛苦干了一年不但没赚钱,还要倒贴银行4%的资金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多数餐饮从业者理智的选择就是关店另谋出路。整个餐饮行业因为竞争对手减少,利润率也会从1%逐渐回升。
回升到一定阶段,只要超过银行贷款利率5%,就又会有人开始涌入这个行业,重复之前的循环。
如果国家觉得经济过热开始加息,把现在的利率从5%提高到8%,那就是告诉你,新开企业没有8%的利润就别干了。这相当于用提高资金成本的方式来限制低利润行业的过度投资。
如果国家觉得现在经济衰退需要刺激经济,把利率降低到2%,那就是告诉你,新开企业利润低一点儿不要紧。现在是经济衰退期,我们更看重的是就业,只要能解决就业,2%的利润也可以做。这相当于用降低资金成本的方式来降低行业准入,以维持经济衰退期的就业。

美股已经处在经济泡沫期了。拿巴菲特指标来看,泡沫很大。巴菲特指标用美国股市的总市值除以美国用美元计算的GNP(国民生产总值)总值,衡量的其实是一个国家实物财富的泡沫化程度。

史无前例的低利率及发生疫情之后的货币大放水,造成资产的市场价格偏离其价值太多,形成所谓的价格泡沫。

如果贷款利率是6%,那么产生5%利润的资产或者投资就是亏本买卖。如果把贷款利率降低到3%,那么这些能产生5%利润的资产或者投资瞬间变成香饽饽。

大多数人完成原始积累,靠的是工资收入。工资收入本质上是靠劳动时间换钱,天花板极低。靠工资收入完成原始积累以后,想要让这个原始积累膨胀,就需要靠一轮又一轮的资产价格泡沫。

在泡沫刺破之前,通货膨胀会愈演愈烈,大宗商品价格会屡创新高,全球物价也会随之出现飞涨。经济过热带来的物价飞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会让底层百姓难以承受,之后美联储开始加息。这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式加息过程,会刺破全球资产价格的泡沫。

国家到了某个阶段,税收总数就变少了:
一个国家到了后期,财富越来越向大户集中,富人有很多办法不交税(找法律漏洞,迁移到避税天堂,还可以打着做慈善的名义避税)。而且各种利益集团的人都会进入政府担任高官,他们会想办法推动有利于自己的税收政策,所以大户们基本上是不纳税的。
支撑国家开销的税收就只能由中产阶层承担,这点全世界都一样。到最后中产自然就越来越穷。富人不承担纳税义务,全部让中产承担,中产变穷也就避免不了了。

国家支出却不减反增:
和平年代久了,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国家要养的老人越来越多。
国家机器越来越庞大,维持治安和搞社会福利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数字货币(指政府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时代,最大的特点是财富在国家银行面前会完全透明,会大大方便税收征集工作,解决偷逃税、贪腐和洗钱这类社会治理问题。
在未来的无现金社会里,任何大额现金的使用都会被重点监控。

现在美元霸权最核心的东西,是美国控制的国际支付系统SWIFT。美国人就是靠这个平台,对世界各国进行控制和金融制裁的。
因为全世界所有的金融机构基本都接入了SWIFT平台,都要靠这个系统搞货币结算,所有的美元交易也都要经过纽约清算所CHIPS系统的清算才能完成。
如果货币结算不用经过SWIFT系统,制裁和限制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后面数字货币上线以后,这些问题都会不复存在。比如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路线,本质上就是货币流通去通道化。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这个过程相当漫长。
“一战”之前:
英国的国际地位就是现在的美国,工业产能已经全部转移到海外,本土只留了一堆大银行和少量军工企业。英国垄断了全世界殖民地以后,搜刮了大量黄金给英镑做背书。黄金在手,英国人宣布帝国英镑就是可兑换黄金的银票,英国人刚性兑付不违约。大家也都认可,英镑是全球货币。
当时美元地位和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差不多,只能在少数地方使用。
“一战”开始以后:
英国在战场上的天量物资消耗需要从美国买。一开始用英镑买军火,美国人还是认的。不过仗打起来后,战争不知道何时结束,黄金存量有限,迟早耗尽,所以美国人不收英镑了,提出只能用黄金购买。
工业产能都在美国,英国只能接受条件,大批黄金流入美国。
战争结束后,美国人的手里有不少黄金,又有世界第一工业产能,就想把美元国际化,但是受到一些大国的限制未能成功。
“二战”开始以后:
美国卖给英国物资,也卖给德国和日本人。不过,期间美国要求购买商品必须要用实物交换,主要是黄金。
战争时期美国到处出借美元,拿着美元就能买到美国造的任何东西。
战争结束后,美国拥有了世界70%的黄金和一半的工业产能,还有大量的美元债务。美元的信用变得越来越强,但暂时还没有达成国际化目标。
美国学着英国人宣布美元和黄金挂钩建立信用,宣布自己的美元就是黄金兑换券,并且承诺刚性兑付不违约。同时,英镑却不行了,国内没工业产能,黄金也都去了美国,全球货币的地位自然就被美元取代了。

未来人们将面对的,是美股版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过程:

信用等级低的客户,银行往往不愿意贷款,或者需要担保人才给予高息贷款。这种贷款风险溢价较高,被称作次级抵押贷款。特点是风险较大,所以作为风险补偿,收取的利息较高。
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抵押支持债券.。是抵押贷款打包证券化的产物。银行把手里的贷款合同和买房人还贷的现金流,打包组合证券化,然后再把这些证券化产品拆分成三个层级出售,分别是优先级、次优级和次级。
MBS是一种结构化固定收益产品,定期给投资购买的人合同约定的回报。合同期满,会还本付息。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它就是为投资产品设计的一种保险。银行会为次级贷款购买CDS做保险。如果次级贷款违约,CDS的卖方会代替违约的次级贷款继续偿还贷款。
有了CDS做保险,银行对违约的担心自然就没了,MBS的信用评级也会很好看。
大家看到MBS收益稳定、评级又高,全世界的投资者和机构都争先恐后地去买MBS当作理财产品投资。
银行的MBS理财产品很快就卖光了,从而通过不能流动的贷款合同获得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在美联储不断降息的低利率背景下,使用MBS产品获得的钱,银行开始发放更多的贷款,有了更多的贷款合同,包装成更多的MBS产品。
合格贷款人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银行决定降低贷款标准,原来不给发放贷款的次级客户,现在也能拿到贷款了。
由于银行资金不断进入房市,市场上房屋的存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庞大的购买力在不断推动房价上涨。
偶尔有几个人还不上贷款,但房价一直上涨,银行也可以收回房子进行拍卖。于是,银行的胆子越来越大,进一步降低了贷款人标准。比如,降低首付比例,不再需要收入证明。由于房价上涨,贷款购买的房子甚至还能被二次抵押贷款,用以购买第二套房子。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CDO是由房贷利息偿付的现金流做抵押。源源不断的贷款在这个循环中被放出去,不断地推高房地产泡沫。
从2006年开始,美联储觉得美国经济基本复苏了,市场上通货膨胀水平也比较高,于是开始不断加息,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当利率上涨到一定水平,很大一部分次级贷款人就还不起贷款了,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开始违约。
违约以后,银行收回房子在市场上拍卖。因为连资质和信用最差的人都已获得贷款参与到楼市投机中,因此剩余的楼市购买力早就不足。大批次级贷款违约导致拍卖房子众多,市场供过于求,房价便急转直下。
房价一跌,便开始有人抛售房产,接着更多的人加入抛售大军,房价下跌得更加厉害。恶性循环,越来越多贷款购买的房子因为违约回到了银行手中。
这等于是MBS和CDO依赖的底层资产,也就是按揭贷款合同,已经出现大面积违约。银行根本拿不到贷款客户按时偿还的钱,手里只有一批卖不出去的房子。
CDS的卖方也会违约,保险公司支撑不住那么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违约而破产,保险失效。
购买MBS的次级客户严重亏损,之后是次优级,最后连风险最小的优级都拿不到本金了。先是MBS崩盘,紧接着基于MBS的CDO也崩盘了。不管是放贷款的银行,还是买MBS和CDO的机构和个人,这时候都拿不到钱了。
接着是一连串破产的到来:新世纪金融破产、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破产、“两房”申请破产保护。
大家产生了恐慌情绪。所有人都开始要求收回资金,提前偿还贷款,整个市场便崩了,于是金融危机爆发。
所以,后面美联储才会通过量化宽松,释放了海量美元给这些金融机构注资。这等于是注入本金,避免他们破产引发连锁反应。同时政策开始连续降息,通过降息刺激经济。

2008年这次教训让美国人刻骨铭心,最近十多年,美国家庭债务相对GDP占比也已经降到了70%多,回到相当健康的水平。

目前,美国企业部门债务已经从2007年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十几万亿美元,企业债在GDP中的占比也已经到达历史高位,企业的杠杆率也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水平。

美国企业债上涨背后原因是因为股票回购。在目前的低息和美股泡沫环境下,美国企业在大量发债进行回购,防止泡沫破灭。

美国企业债债务规模太大了,想要直接还钱根本没可能。在美联储加息以后借新还旧,意味着需要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很可能会导致众多企业债务违约或崩盘。最终的结果就是美股泡沫被利率刺破,企业出现大规模破产,老百姓大规模失业,从而引发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

CLO(Collateralized Load Obligation)企业债贷款凭证。
CLO的限制条件在2010年和2014年连续松绑,近年来更是变本加厉,不光通过修改《多德弗兰克法案》放松对企业发行债券的监管条件,还突破了原来CLO发行方需要保留5%进行风险兜底这条底线。
CLO的发行方主要是银行,投资者和当年的MBS一样遍布全球。作为发行方的银行不需要为CLO背书,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现在的美国企业债有14万亿美元,在打包进CLO产品的tiple B评级的企业债中,至少超过1.5万亿美元是垃圾债务伪装的。CLO就像一根导火索,只要有一部分违约,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自1929年开始,美国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并成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933年罗斯福上台,他抛弃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做法(只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不再放任市场,主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1936年凯恩斯将其总结为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债涨了四倍,借债游戏终于玩不下去了,1938年美国和德国因为再次爆发经济危机而陷入全面萧条。
1939年“二战”开始,所有国家开始进入充分就业。这个阶段美国失业率直线下滑,就是“二战”带来的。德国撑不住了发动“二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经济上救了美国。
1970年代之前,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在“二战”以后没有停滞,激进的财政政策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赤字财政和高额国债是经常性政策。这段时期是美国劳动人民的黄金时光,尤其是中产阶级。
1970年代,凯恩斯这套东西不灵了,滞涨突然来了。政府因为大量借债,总是试图通过印钞贬值货币。70年代突然到来的石油危机进一步抬高了通货膨胀。
1981年,里根上台,废除失灵的凯恩斯主义,改回原教旨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里根时代之后的中产阶级的负担越来越重,也越来越穷。
20世纪80年代拉美危机先收割一拨,90年代苏联解体再收割一拨,后面成功打压日本制造业刺破泡沫又收割一拨,亚洲金融危机再收割一拨。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技术突破,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和世界工厂捆绑。这一系列一直给美国新自由主义续命到现在。

凯恩斯主义认为,古典经济学那套自由主义理论无法克服周期性经济危机,无法解决大萧条带来的大量失业问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政府应该动用看得见的手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推行财政赤字,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维持就业就成了最佳选择。

凯恩斯主义并没有减少资本家的利润,只是把资本家赚到的钱变成了政府的有息债务。政府本身是没钱的,只是向资本家借债加税来创造需求,通过发工资来提升穷人的购买力。

为了追求眼前的就业和平衡,政府通过负债把现在的问题往后推,并没有办法创造更多税收和增长。凯恩斯的反对者提出这么玩债务会越来越多,借到最后还不上问题更大。凯恩斯的回答是,用这个策略将来可能会死,不用的话现在就得死。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失业只会存在于经济低迷期,这时候生产停滞,利率走低。通货膨胀则发生在经济高潮期,这时候生产发展,利率走高,所以失业和通货膨胀不会并存。1970年代,美国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来了,也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来了。

里根经济学就是从供给角度刺激经济。供给学派认为,国家搞凯恩斯那套,就是通过劫富济贫给底层发钱从而提高购买力。这是人为创造需求,这种办法一方面用高福利养懒人,一方面搞出一堆大而不能倒的企业。市场的调节作用被政府破坏了,企业该破产不破产,人民该劳动不劳动,经济肯定好不了。
里根经济学,对内其实就是原来古典自由主义那套东西的加强版。政府减税,持续削减福利,企业大规模推行私有化是其核心。
里根经济学当时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此前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几十年推行高福利,美国人还有不少积蓄,也能榨得出油水,为资本主义续命。

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那么里根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就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把美元升级为世界货币,美国国债向全世界发行,也就是向全世界借债。这打开了美国的借债上限,意味着只要还的上利息,美国就可以发行海量国债,输出海量美元。

从80年代里根打开美国债务限制开始,美国的国债上限就在不断上调,最近的增速几乎是一根直线开始加速向上。如果没有天降横财,想从内部债务解决问题主要有三个办法:

货币超发后,首先是债券的价格上涨,接着是权益类资产的价格上涨,然后是大宗商品和地产的价格上涨,最后是食品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
消费品尤其是食品的价格上涨是各国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后面会让央行不得不开始加息。加息累积几次之后,就会带来债务崩塌,那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美股大瀑布的到来。

或许全球经济在衰退转萧条之前还有最后一次繁荣。可以预见的是,这次可能要靠投资(主要是基建)和补库存周期(主要是上游周期品)来实现货币扩张。

随后经济危机和全球大萧条爆发,国际游资全力出逃美国,疯狂涌入其他国家。

1929年的大萧条,美国先是开始出手大规模拆分垄断巨头,降低贫富分化,开始搞自我革命。未来,世界各国都会出手拆分垄断互联网巨头。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刚进入工业化的时候,工人只有极低的工资,一天还要工作16个小时,根本没有钱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工业品。这些国家生产出来工业品,只能卖到海外市场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二战”以后进行自我调整,主动出台各种社会福利和劳动保护政策,对富人征收重税、转移支付。这么做,有两个重要的原因:1)大萧条期间各国都竖起贸易壁垒,不再对外开放自己的市场;因此必须提高工人待遇,开发内需市场。2)和苏联抗衡,比拼制度的优越性,防止被和平演变。

里根重推新自由主义,开始压榨国内的中产阶级,给富人们减税。因为随着苏联的解体,西方需要比拼制度优势的外部压力也没有了。所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对中产阶级下手,把“二战”以后给中产阶级的各种转移支付和福利,通过消费主义和教育医疗等各种手段拿回来。消费主义由此诞生。

每次发生经济危机,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大。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大量的中产阶级和穷人,由于失业还不起贷款,失去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很难再买回这些房子。富人们却拿到了银行的贷款和金融支持,抄底大量资产。在后面的美联储放水推升资产价格中富人们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如果后面真的经济步入萧条,我们国内还是有优势的。一方面是中国没有跟着西方大放水,不管是政策还是利率工具都保留了弹药。另一方面,由于最先控制疫情,我们强化了自己在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美国通过沃尔克规则加强对混业的监管,沃尔克规则是2010年美国最强的金融监管法《多德-弗兰克法案》的一部分。而现在,美国人放松了沃尔克法则监管,可以说金融危机之后排除的雷区,现在又要回来了。

《多德-弗兰克法案》全称是《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法案的核心内容有三点:

疫情期间几万亿美元被创造,这次印出来的钱也会涌入各种资产,吹起史无前例的超级泡沫,不过大概率不是楼市。(作者猜测这次会流入科技行业)

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大萧条,带动全球经济步入寒冬。1933年3月,罗斯福上台后发起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深度参与投机是导致1929市场崩溃的重要原因。
1933年6月,罗斯福签发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把投资银行业务(承销和发行证券)和商业银行业务(吸储和贷款)严格划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只能购买美联储批准的债券,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提高储户存款的安全性。并也产生了一个新模式:投资银行,即投行。
1988年起,里根签署了《加恩圣杰曼法案》,使得美国银行业监管逐步放松,悄悄回归混业经营。
1991年老布什政府推出了监管改革绿皮书,进一步放松金融监管。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银行正式开始从分业步入混业,《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名存实亡。
1999年11月,克林顿时期,《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废除了。
2000年,小布什时期,推动了提升美国人的住房自有化运动,引发了2008年那次震惊世界的次贷危机。
2009年12月,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参议员建议重塑《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由此产生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法案。
2010年奥巴马签署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
2014年4月1日,沃尔克规则开始正式实施。新规则迫使很多华尔街银行重塑了商业模式,从而降低了金融风险。
2020年1月,特朗普时期,美联储正式发布了沃尔克规则改革方案。同年6月25日,美国监管机构货币监理署放宽了对大型银行投资的限制。同年10月1日改革方案正式生效。

现代社会迅速打垮一个大国最有效的方式从来不是战争,而是金融。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就是面临财政问题后,被西方发动的金融战争肢解的。

苏联建立之初,还是个农业国,资源有限却又想快速工业化,从农业部门抽调资源进行工业化变成了必然。1)只有短期集中所有资源发展以国防军事为中心的重工业,才能和西方列强抗衡。2)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当时的苏联也没办法按部就班挨个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得苏联快速成为能和美国抗衡的工业化强国。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20世纪60年代,苏联从原本占据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5%的产粮大国,变成粮食产量降低,国家储备粮持续减少,头号问题是填饱国民的肚子的国家。
1963年,因为农作物减产进口粮食,由于没有足够的美元外汇储备,苏联开始抛售黄金储备,当年就用掉372.2吨黄金,占据苏联黄金储备的1/3,但效果也是杯水车薪。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油价开始暴涨。
苏联因为60年代在西伯利亚发现大油田而石油产量持续攀升,从年产量不到2亿吨上升到6亿吨,同时暴涨的油价让石油收入水涨船高,之前苏联头疼的外汇储备和粮食问题居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因为石油收入暴涨:1)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制定的发展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出口创汇的经济改革计划也就此搁置。2)除了进口粮食,苏联也开始大量进口设备,很多国内有能力生产的设备也开始进口。3)苏联还利用这笔石油收入到处支援第三世界国家,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4)这一阶段的美苏争霸中,苏联一直保持进攻状态,四面开花。
1975年,得益于持续10年维持高位的石油价格,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至美国的80%,军事上已经全面超越美国。
1980年,苏联的石油天然气出口金额已经达到向经合组织国家出口额的67%。但是,苏联没有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出口创汇的经济改革计划被搁置,而且粮食也越发依赖进口,从1970年的220万吨上升到1985年的4560万吨,占苏联市面上粮食的近四成,占全世界1/6的粮食。
从里根上台开始,围绕着消耗苏联硬通货美元储备的措施就开始不断实施:1)秘密资助阿富汗游击队,把苏联拖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里消耗国力。2)加大对东欧国家的经济制裁,让苏联被迫拿出石油收入的一部分来支援盟国。比如,波兰一年就需要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3)美国联合整个西方世界对苏联进行提高石油产量和修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关键技术的全面封锁。
从1985年开始:1)苏联石油产量见顶,开始缓慢下滑。2)美国宣布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结成反苏同盟。沙特则宣布加大石油产量两倍以上,油价几个月内就暴跌到10美元一桶。
1986年,苏联的外汇储备减少了2/3,财政收支也很快严重恶化。随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和亚美尼亚大地震又雪上加霜地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当时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只够偿还债务的利息,已经没有任何多余外汇进口粮食、设备和其他资源,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快在市场上显现。
1990年,为获得西方的贷款进口粮食维持国民经济运转,苏联开始按照西方的要求进行改革,大规模收缩自己的势力范围,美苏攻守之势开始逆转。粮食问题还导致了当初加盟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共和国纷纷开始要求独立,苏联就此解体了。苏联的解体仅仅是财富瓜分的开始。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同时也继承了大部分债务,让国家迅速陷入经济衰退。国内经济近乎瘫痪,生产下降,粮食不足,日用品短缺已经成了大问题。
叶利钦喊着改革口号上台时,俄罗斯公有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盖达尔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有点儿像喜欢纸上谈兵的赵括,能把经济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经常写文章宣传自己的经济理念,声望越来越大。盖达尔给俄罗斯开的药方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的休克疗法:放开物价、财政紧缩、私有化。
1992年1月,首先,放开了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1)公职人员的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的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和失业救济金也大幅上涨。2)这诱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生产能力没有冗余,供需失去平衡,物价天天都在涨,大家抢购商品加剧了通货膨胀。没过半年消费品价格就涨了65倍。因为燃料和原材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也跟着暴涨,工业品批发价格也涨了15倍。
接下来,财政开始紧缩。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和贷款,防止通货膨胀;国家还取消了全部税收优惠,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1)大量企业因为没有周转资金而死亡。2)勉强活着的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面积短缺,企业之间大量三角债由此形成。3)失业人数激增。
政府没办法又开始加大补贴和直接投资,提高财政赤字。俄罗斯政府被迫增发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紧缩政策形同虚设。1)天量货币的注入进一步加剧了恶性通货膨胀,卢布大幅贬值,购买力只有改革前的1%,老百姓所有存款被彻底洗劫。2)大量的资金涌向了俄罗斯的外汇市场,卢布开始大幅贬值,从1992年的1:59贬值到1998年的1:6000,几乎贬值了100倍。
1998年,卢布汇率贬值到1∶6000以后,俄罗斯进行了币制改革:新旧卢布的兑换比率是1:1000,美元兑换新卢布的汇率就这样又回到了1:6。老百姓的存款几乎变成了废纸。
1992年,俄罗斯国会通过了国有资产证券化私有方案。为加快私有化进程,俄罗斯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规定把企业35%的股份无偿赠送给企业职工和管理者。拿到私有化券的老百姓面对剧烈的通货膨胀,很多人担心自己手里的这张票据就像钞票一样越来越不值钱,于是纷纷抛售换取现金改善生活,私有化券的市场价狂跌。寡头们趁机大肆收购,然后拿着收购的私有化券去兑换国有企业股份和控制权。比如,寡头霍尔多科夫斯基在这次证券私有化中就控制了40多家公司,涉及钢铁、地产、石化、食品等各个领域。国家没有得到一分钱,国家资产所有权就廉价转移到私人寡头手里。
1995年,剩下2/3的俄罗斯国有资产在这一年被全面私有化。因为车臣战争,政府快要没钱了,只能发国债借钱。因为国内经济崩溃,国际市场上当时根本没人敢借给俄罗斯,向国内寡头借钱就成了唯一选择。寡头们要求政府用大型国有企业的股权做抵押,政府不能按时还款,股份就要被拍卖。实际上陷入财政危机的俄罗斯政府根本无力偿还,只能变卖资产。最终,寡头们借给俄罗斯政府的钱和获得的那些大型国企价值相比,几乎微乎其微。

对金融市场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利率。利率下跌并且保持在历史低位的时候,所有资产都会有前所未有的高估值。一旦利率发生变化,金融等资产的价格都会发生变化,不管是房屋、股票,还是债券。

在经历了2020年疫情期间更大的放水以后,2021年巴菲特指标还在持续上升,数字达到230%。到了这个阶段,按照巴菲特的观点,确实已经进入投资风险区间了。

美债美股的相关性,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也已经回到1999年年中的水平。

这次美股泡沫破灭之后,后面很可能会像1929年一样,全球经济步入萧条。

不光要考虑低位低估值问题,还要考虑增量带来的估值扩张确定性问题。

这两年一些表现优秀的“蓝筹白马”股,类似格力、茅台、平安等股票成为很多人嘴里价值投资的典范。这些年正是因为它们稳定又具备确定性的业绩,让资金开始抱团不断推升公司的估值水平,从而带来了股价的上涨。

2020年疫情后因为上游周期公司产品涨价,业绩出现了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比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确定性更强的板块出现了,而且那些周期型公司的位置和估值又都处在低位,所以之前抱团“蓝筹白马”的资金开始分流到其他股票。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的估值自然因为资金分流开始收缩了,股价也就开始回落了。

除了一些稳定的大公司以外,其他企业很难通过现金流量贴现的方式得到合理的企业价值结果。而且,就算是拥有优秀研究员的金融机构,也没那么容易做到。所以说,普通投资者想要做一些金融机构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是不太现实的。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喜欢买入股价低于净值、分红稳定的股票,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非常合适。但是当今信息的传导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格雷厄姆的时代,那些长期经营良好、分红稳定的公司的股价很少会低于净值。而低于净值的公司,多多少少又存在经营问题,不能长期持有。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做价值投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以过去几年股价长期稳定上涨的几个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开始大涨之前,公告中藏着什么蛛丝马迹。

越是长周期的技术分析,准确率就越高;越是短周期的技术分析,相对准确率越低。要重视长周期,如月线、季线。

在投资市场,泡沫存在的三大定律:

负向泡沫的幅度永远不会超过正向幅度。所以,做空市场上普遍悲观的股票并不会有超额收益,做空热门股票基本都会死在泡沫破灭前。

现在的美股已经步入牛市泡沫的最后一段,开始“消灭”低股价。大量垃圾股暴涨的时候,往往意味着牛市进入尾声。后面加息提高利率的时候,就是泡沫即将会被刺破的标志。

投资新手不应该随便碰带杠杆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存在有升水、贴水、损耗和交割的投资。

国内就是最好的投资场所。如果你在一个人口14亿、GDP年均增长6%的市场都无法下手,那么面对海外那种人口少、低增长的地方更不会寻找到太好的投资机会。中国香港的保险、柬埔寨的地、普吉岛的公寓、澳洲的房、美国的教育,以及日本的民宿都是万年深坑。

作为一个普通人,买好重疾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就够了。如果你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家庭积蓄又相对脆弱,还可以考虑下定期寿险。

买保险的时候,买保障就买保障,不要当成理财产品买,也不买复合型的产品,因为这2种性价比都是非常低的。

我们国家是全球对保险公司监管最严格的地方之一,只要符合条款的,都可以赔,所以便宜是硬标准,谁便宜选谁。

保险投资的唯一卖点就是稳定、没风险,收益全写在合同里,按照合同一定会给到投保人。这只适合有点闲钱还不自律的人。不过随着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全球都逐渐开始步入负利率时代,要是保证60年都按4%的年复利付给投保人收益,应该能跑赢绝大部分的理财。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就是把大家的钱凑一起,基金经理拿去投不动产。是一种流动性好、收益稳定的股债替代品。

美国那边的REITs分为:

国内的REITs算是刚刚起步试点。REITs初期的产品,监管部门的限制非常严格,基本上把高风险的住宅、写字楼、公寓、商场和酒店都在试点阶段禁止了。

未来买入REITs的时间,可能是A股市场从高估到低估这段时间。这段下行时间通常很长,往往需要好几年,之前总是没合适的投资配置,现在有了REITs,也算有了合适的金融产品,终于可以在资本市场估值回归期,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了。

辞掉工作专职做投资的风险: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zhiyuan411/article/details/128265096?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9287040316800226546517%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69287040316800226546517&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10-128265096-null-null.268%5Ev1%5Ekoosearch&utm_term=%E6%BE%B3%E6%B4%B2%E7%94%9F%E6%B4%BB

作者: 知澳头条

知澳资深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766331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澳洲本地网站设计开发团队 超20人团队,悉尼设计开发14年 联系电话:1300766331 微信: XtechnologyAU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