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我们全家依依不舍的离开香港,搬家到墨尔本定居,我们租了房子,在墨尔本安顿下来,我用了半年时间找了份工作,现在这些话写出来只是简单的几句,其中的每一天苦辣酸甜对我们而言,历历在目。
搬家是我们全家第一次来澳洲,在墨尔本登陆之前甚至没做过多少研究,来了才知道,墨尔本不愧是全球最宜居城市(经济学人智库EIU2019排名),是个真正的世外桃源:人不多也不少,生活节奏舒缓平和,城市美丽典雅,平静而不失活力,郊区古朴天然,热情淳朴,我们在市区附近的郊区(Suburb)安顿下来,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和热闹而繁华的香港相比,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新奇的,未曾经历过的:晚上八点以后就万籁俱静只有虫鸣的生活,一周集中买一两次菜每天都在家做饭的生活,第一次买车开车,还有墨尔本著名的一天四季的淘气天气。
孩子们很快有了新的同学朋友,新的校园生活–她们在香港时向往的快乐的校园生活。我很珍惜这人生新的历险,新鲜感。亲身投入去过这种郊区生活,令我对自己看过的小说,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体验笔墨不能描述,例如,当我每周推着垃圾箱到街道摆好,我就想起《Gone Girl》里本.阿弗莱克这个同样的举动。在通勤的火车上看到穿着三件套戴着高高的礼帽,扶着公文箱的人,在公司下午简单的party上吃着奶酪喝着香槟,在车站或路边,看到金发碧眼,高大健硕在9度天气里穿着短袖的人,日复一日活在其中才慢慢觉出其中滋味。
这大概是为什么虽然我总想过平静的生活而内心里又总是感到不安想去打破它过另一种不同的生活,回头看看,这十几年,我们从两个到四个正是在平静—>打破平静—>平静 循环。接下来这些年,也许是十年,我们大概会在墨尔本度过,但之后会在哪儿,我现在也不知道。
九年前我和叶卡带着两个随身的皮箱乘船到香港登岸,一住住了八年,我至今仍记得初到香港时的兴奋和开心,我们很快就爱上了香港,那时我们住在西贡山脚下的一大座公共屋邨里,人口密集,每天都热热闹闹但忙碌的人们热情有礼,秩序井然,尽管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过上了内心安稳而平静的生活。我们都非常爱香港,离开香港是个艰难的决定,到现在仍然依依不舍,刚来墨尔本的日子,两个女儿虽然都很喜欢现在的学校,但睡觉前给她们讲完故事快要入睡时大女儿小声的问了几次: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香港?二女儿说过几次,我喜欢香港,因为在香港我的生日是夏天。
我还记得有一天我接到她们放学,一路走着回家,当时正是深秋,头顶是湛蓝的几乎失真的天空和几朵白的像塑料的云朵,路两旁是美丽的红叶,深秋的阳光晒的我暖暖的,大女儿忽然问我,爸爸现在香港是几点?我说现在大概是香港的一点多,她说,一点多,我的同学应该刚吃过饭,我现在要过一点多。看着她天真的样子,我忽然有点儿伤感,想起《世说新语》里有一则类似的故事。孩子们表达乡愁的方式正是如此。故园千里,她们注定要在这片大陆长大了。日复一日,她们找到自己新的生活,渐渐变成了墨尔本的孩子。
对我而言,墨村儿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简单,自由。从国内到香港,我见识了专业主义管制的世界第一流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所以初到墨尔本是有点儿失望的。年纪大的好处之一是我不会匆匆下结论而是怀着好奇心去理解和探索这个全球最宜居城市的节奏和内在逻辑。半年中我买了车开始开车,每天积极的面试找工作,工作确定下来就投入了本地的生活。慢慢理解了这个城市,爱上了此地的生活。
墨村儿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而热情,一件很小的事,一句话,可以笑很久,开心很久,我羡慕这种单纯的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活在其中也慢慢的被感染,找回失去的纯真,失去的快乐。
这里的工作压力也不大,准时上下班就好,对工作的要求也是尽力而为就好。对个人时间的尊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下班后不会接到任何和工作有关的电话,如果接到了第一句肯定是:I’m sorry (因为打扰了你的生活而抱歉)。圣诞假期有两周假,和朋友出去露营了十天,第一天回到公司上班时我甚至因为太久没有开电脑忘了登入密码。员工也不必等到老板下班才下班,恰恰相反,我呆过两家公司都看到同一幅景象:一到下班时间,老板还在忙,员工一个个就热情的和他讲拜拜了。
公司打印机坏了一天,从上到下,没人发火还发笑话(你发现打印机不能用了吗?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我们全层的打印机都不能用了!),列车晚点乱套,车站工作人员说:今天这个站上的人可能会比较多哦,希望你们能交到新朋友,甚至有一次银行系统故障导致电子交易两天不能操作,出故障时是周五,于是知道第二个周一才恢复–只有全社会都得这么没心没肺的配合,大家才能过上这种缓慢悠闲的生活。
所以这半年多来回CBD的上班生活,我遇到过许多次列车忽然取消,晚点,不停站,一开始是非常气愤的:那么高的票价,就提供这样的服务??(在香港这是不可想象的)后来也习以为常了,毕竟晚点了在公司群组里讲一声就行了,甚至不用晚下班弥补时间。
这是落后吗?也许是吧,因为一个社会的节奏如此,一个个人想要快速高效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需要别的配合),但在这个节奏下,我有大量的时间陪孩子,读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我住这个suburb,两百年没有多大改变的商业街上,几乎所有的商铺5点钟就关门了,孩子们也很少再逛街买东西,大量时间都在家里,在一望无垠的公园里跑跑跳跳的度过了。
今天回头想想,这不正是我小时候的生活吗?学校就在附近,同学也住在附近,在学校玩,作业在学校写完了,放了学也是玩,爬树,带着自己的狗在草地疯跑,耍单双杠,荡秋千。
兜兜转转,费了这么大的气力,只是让孩子和自己过上了童年时的生活。接下来也许考虑养只狗养只猫。
举报/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46305606646484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