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au 文章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现状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现状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

摘 要: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教育是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两个重要因素,了解小学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改善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家长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助于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利工具,推动“学校-家庭”体育稳定发展,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常州市四所小学体育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当前常州市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家庭体育发展现状、学校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现状,从而进一步分析确定“学校-家庭”体育的融合发展影响因素以及策略,得出以下结论:
(1)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基本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体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等;
(2)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活动内容单一,时间短,频率低且不规律;
(3)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常州市小学学校组织亲子体育活动较少,布置的家庭体育作业不完善;常州市小学家庭参与组织的家校联合体育活动较少,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4)常州市小学“学校-家庭”体育融合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配合,还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与推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加深家长对体育的重要性认知;推进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改革,加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合作的宣传。完善家校合作的政策,建立合理的体育监督制度,为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关键词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家庭体育;融合发展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amily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angzhou City

Abstract:
Children in primary school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amily physical educati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physical exercis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amily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help improve students’ physique, improve students’ health level, form lifelong physical awareness, and further deepen par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also helps to provide favorable tools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amil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quality education.
This study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of four primary schools in Changzhou City,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family” sports, and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his, analyze the questionnaire data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angzhou basically conforms to the law of students’ growth,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venues and equipment, weak teachers, etc;
(2) Changzhou primary school family sports activities are single in content, short in time, low in frequency and irregular;
(3)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amily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angzhou is in its infancy, and there is a lack of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4) Changzhou primary school “school family” sports integration needs the cooperation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as well as the support and promo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schools.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and form the habit of physical exercise; Deepen par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er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school sports and family sports cooperation.
Key words:Changzhou Primary Schoo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amily sports; Integerated development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次·····································································Ⅲ
术语表(如有)····························································Ⅳ

一、 引言 1
(一)选题依据 1
1.常州市发展现状 1
2.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1
3.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 1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研究目的 2
2.研究意义 2
二、文献综述 2
(一)概念界定 2
1.学校体育 2
2.家庭体育 3
3.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 3
(二)国内研究现状 3
(三)国外研究现状 4
1.日本关于学校和家庭体育合作的现状 4
2.美国关于学校和家庭体育合作的现状 4
3.英国关于学校和家庭体育合作的现状 5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5
(一)研究对象 5
(二)研究方法 5
1.文献资料法 5
2.访谈法 5
3.问卷调查法 5
4.数理统计法 8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8
(一)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 8
1.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课程现状 8
2.常州市小学学校健身基础设施及场地现状 9
3.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10
(二)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现状调查 12
1.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形式现状 12
2.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频率及时长现状 13
3.常州市小学家庭成员对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态度现状 14
(三)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14
1.常州市小学学校组织家校体育活动现状 14
2.常州市小学家长参加学校组织家校体育活动现状 15
(四)常州市小学学校-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影响因素 15
1.学校方面 15
2.家庭方面 16
3.社会方面 16
五、结论与建议 17
(一)结论 17
(二)建议 17
参 考 文 献 18
致 谢 20
附 录 1 家长问卷 21
附 录 2 学生问卷 23
附 录 3 教师问卷 24

术 语 表(居中 宋体 三号 粗体)(字间空一格)

说明:术语表是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

一、 引言

(一)选题依据
1.常州市发展现状
常州市,地区总人口534.96万人(2022年12月)[1]。常州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具备良好的体育基础设施,全市拥有体育场地2.3万个,其中体育场30、体育馆40个、室内外游泳馆231个、乒乓球房(馆、场)2843个、健身房(馆)1374个、篮球场3961个、城市健身步道2491个、其他体育场地4790个。常州市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却不断下降。常州市政府制定出台《常州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以及《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3],指出要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2.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根据国家8次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1985年-2014年)的结果数据[4],可以得到结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出现肥胖、近视等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接触电子产品越来越早,容易沉迷于网络,从而忽视体育锻炼。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注意培养其独立自主意识,导致孩子的实践能力和锻炼意识下降,进一步导致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状况。再加上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不断增加,挤压了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这也是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不创新,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学习兴趣逐步下降,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降低。这些因素并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民族未来,只有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家庭和民族的发展。

3.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
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是近年来体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之间互相渗透、有机融合、密不可分。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通过在学校和家庭两个不同的空间开展体育活动,发挥各自作用,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以便达到青少年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本文认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相辅相成,学校体育面向大部分学生设计普适性课程,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对孩子进行个性化引导,可以达到对学校体育活动的补充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持续性和自主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对有关学校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论文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学校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通过对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现状,结合理论研究经验,从学校、家庭、学生三方面挖掘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综合常州市学校及家庭的情况,因地制宜,探究常州市小学“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方法,促进实现常州市学校和家庭融合发展,培养常州市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达到增强常州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最终目标。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的理论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有助于深化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促进小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二,丰富了对常州市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其他地区的学校-家庭体育融合提供了理论借鉴;第三,有助于完善小学体育教育体系,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基础;第四,为行政部门制定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
对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的实践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体育习惯,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第二,本研究有助于学生家长提高对家庭体育活动的重视度,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家长根据和教师的交流更加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状况,弥补学校体育的不足;第三,小学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家长的反馈深化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向,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家庭和学校交流合作,促进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教育结合,构建新型体育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研究具备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学校体育
学者杨昊晗(2022)在《教育公平背景下南京市小学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中提到:“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练习、体育健康理论教育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是一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5]
学者李全祥(2012)在《论学校体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中提到“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6]
学者周登嵩(2004)在《学校体育学》一书中将学校体育定义为:“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传授体育文化、提升能力为根本目的,为所有学生制定训练计划的教育过程”。[7]
《学校体育大辞典》一书中将学校体育定义为:“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8]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传播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等目的,是学校组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家庭体育
在有关家庭体育的文献中,学者们从多种角度对家庭体育的概念进行论述。
学者叶展红(1999)在《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一文中指出“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子集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9]
学者刘江南(1999)在《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作为活动的主体,满足家庭成员自身体育的需求,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家庭成员直接或间接进行体育活动。”[10]
综上所述,家庭体育是指在学校以外的场所,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组织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休闲放松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3.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
学者李启迪、李朦等人(2021)在《我国学校体育“家校社共育”价值阐析、问题检视与实践策略》一文中指出“家校体育融合应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履行教育职能的同时,将家庭体育纳入到学校体育的长期规划之中,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家庭明确自身义务与责任,积极配合学校,确保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共育”。[11]
学者刘忠彪(2016)在《广州市番禺区小学“家庭-学校”体育合作现状的研究》一文中说到“家庭-学校体育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学生为核心进行体育合作,家庭-学校体育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体育健康计划来制定,不论合作的方式如何,目的都是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12]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是指学校和家庭联合,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积极配合学校,丰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学校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领域。国内对于学校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较为完备且相对丰富,具体如下:
学者蒋正理(2022)在《家校融合视角下广州市小学生体育行为的培养研究》一文中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广州市小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进一步剖析其影响因素,从学校、家庭、学校-家庭融合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学校方面:提高师资水平、重视体育课堂任务;家庭方面:传播家校体育教育合作理念;家校合作方面:搭建共育平台、培养家校合作意识、资源共享等。[13]
学者蔡颖辉(2015)在《我国中小学校与家庭体育联动机制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分析》一文中从学校和家庭体育融合机制出发,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总结整理了影响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中小学生饮食健康问题,场地不足等,从行政部门、学校、政府等方面为学校与家庭体育联动机制发展提供策略。[14]
学者夏力(2008)在《小学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互动》一文中提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体育引导并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体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和支持。[15]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学校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开展较早,目前美国、日本、澳洲等欧美国家在学校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方面已发展较为成熟[21],为我国学校-家庭体育教育融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现列举3个典型的学校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1.日本关于学校和家庭体育合作的现状
20世纪后期,日本开始制定出台有关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政策来提高家长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意识,极大推进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在《日本国宪法》《对教职员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进行教育合作,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16]
日本的家长教师协会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是一个日本最大的小学家校合作组织,其目的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该合作组织包括四个等级,即学校PTA、班级PTA、社区PTA以及PTA全国协议会。其中最底层的组织是班级PTA。班级PTA是由班级教师或者学生家长参与。日本政府为PTA和教育组织设立准备金,保证了PTA和其他教育组织的财政补助。

2.美国关于学校和家庭体育合作的现状
美国关于学校和家庭合作的萌芽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学校-家庭教育合作的特点包括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合作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以及保证家庭和学校教育合作的教育组织。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布的《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中对未来十年做出规划,美国要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青少年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指出“所有学校都要促进与家长的伙伴关系”。[17]
美国有许多保证学校-家庭教育合作的教育组织,比如美国PTA,全国家长教育协会,美国儿童研究协会,这些教育组织都极大推动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丰富了家校合作形式。美国的PTA组织(National PTA)一般指家长-教师协会,目的是家长和教师协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倡导公共教育。2006年美国家长教师协会(PTA)鼓励家庭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教育,将家庭和学校团结起来,推出“带你的家人上学一周”(Take your family to school week)活动,并在2008年开始在美国各地推广,活动形式十分多元,同时也加深了家长对于学校-家庭合作的理解,由“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美国PTA开始利用网络对活动进行宣传,家长们可以通过网络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18]

3.英国关于学校和家庭体育合作的现状
英国对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1988年教育法》《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青少年教育需要学校[19]。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不断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合作机制。[20]
英国家长教师协会(PTAUK)是一个以鼓励学校家庭合作的慈善组织机构,致力于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父母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促进教育发展。英国其他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合作组织机构还包括英国家长委员会(Parents Councils UK)、父母参与网络(Parental Engagement Network,PEN)等,这些大部分是非盈利性组织,极大推动了学校和家庭教育合作发展。[22]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随机选取的常州市四所小学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现状。随机选取的四所小学为常州市河海实验小学、常州市星韵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常州市北郊小学。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登录常州大学图书馆,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输入“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小学体育与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等中文关键词检索相关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和期刊阅读,对收集到的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的文献基础,对论文中提及的概念,使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深刻理解,为本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访谈法
通过线上和线下访谈的方式采访若干位教育学及体育学方面的权威教授、学校一线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学校课题组组长等,通过采访了解学校体育以及家庭体育当前融合的现状、不同方面的意见、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根据采访结果总结分析,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本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据、现实依据以及指导方法。
3.问卷调查法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随机抽样选取常州市四所小学4-6年级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问卷设计的原理和要求,围绕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并参考相关专家的建议,设计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由于调查对象所属不同群体,特设计三种不同问卷:
<1>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调查问卷(教师填写):
此问卷主要内容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等。
<2>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调查问卷(学生填写):
此问卷主要内容是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加体育锻炼的种类和频率等。
<3>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调查问卷(家长填写):
此问卷主要内容是家长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家庭体育锻炼种类、家庭体育锻炼频率等。
完成问卷的初步设计后,根据权威专家和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保证问卷的合理性以及和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保证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等因素,应保证问卷文字平实,通俗易懂。
3.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常州市随机选取四所小学,分别是常州市河海实验小学、常州市星韵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常州市北郊小学。
表1.1 常州市小学“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N=4)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由该四所小学的教师以及本文作者合作完成,具体问卷发放及回收数据如表1.1所示。 

<1>教师问卷:教师问卷采用面对面发放的形式。教师问卷共发放份,回收份,回收率为。对回收问卷进行初步筛选,有效问卷份,有效率为。
<2>学生问卷:学生问卷采用课上发放,填完立即回收的形式。学生问卷共发放份,回收份,回收率为。对回收问卷进行初步筛选,有效问卷份,有效率为。
<3>家长问卷:家长问卷采用问卷星电子版的形式,由教师发布到线上家长群中。家长问卷共发放,回收,回收率为。对回收问卷进行初步筛选,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为。

3.3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即验证调查问卷结果的有效性,调查结果与研究内容越匹配则认为效度越高,反之,则认为效度越低。对三种问卷分别进行内容和结构效度检验。通过对专家判断的方法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检验,共对1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完善调查问卷,使问卷内容效度尽可能高。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使用SPSS软件的“问卷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得到KMO值。 表1.2 专家对教师问卷效度评价表(N=10) 非常有效 有效 比较有效 不太有效 无效 表1.3 专家对学生问卷效度评价表(N=10) 表1.4 专家对家长问卷效度评价表(N=10) 非常有效 有效 比较有效 不太有效 无效 表1.5 家长调查问卷结构效度KMO值 如表1.5结果所示,用SPSS软件对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效度分析得到KMO值分别为,可以证明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三份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分析较好,能够保证结果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确定为最终的调查问卷。 3.4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即验证调查问卷结果数据的可靠性,当用同样方法对调研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越高则认为调查问卷效度越好。采用重测法对问卷信度检验。第一次问卷发放与第二次问卷发放间隔15天,第一次问卷与第二次问卷发放形式相同,重测对象为50名学生,50名家长以及20名教师。 

表1.6 问卷信度检验表

使用SPSS软件对两次问卷回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5所示,可以得出教师问卷信度系数R为0.858;学生问卷信度系数R为0.854;家长问卷信度系数R为0.865,并且三种问卷均P<0.01,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的可信度较高。 

4.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问卷的结果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EXCEL 2021对相关结果数据可视化,以图表形式呈现,使研究结果直观清晰,提高研究结果的可读性,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数学依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
1.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课程现状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重要时间,小学体育课程对培养小学生运动习惯、增强小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图4 常州市小学体育课程内容 如图4所示,常州市四所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中田径类占25%,田径运动可以提高青少年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球类运动占25%,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小学生身体协调性,可以达到强身健体,促进大脑发育的效果;游戏类占20%,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理论类占30%,可以丰富小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科学锻炼。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合理,与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相符。 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合理,还要确保课程教学能够按照预期实施。 表2.1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年级 课时标准 调查总数 达标数量 比例/%
4年级 3 90 80 88.89
5年级 3 100 75 75
6年级 3 120 60 50

如表2.1所示,通过对常州市四所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四年级课时达标数量的有80人,达标率为88.89%,五年级课时达标数量的有75人,达标率为75%,六年级课时达标数量为60人,达标率为50%。对应《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的规定:1-6年级开设的体育课占总课时的10%-11%。上述数据也说明常州市小学体育课程课时设置及开课情况基本符合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6年级的开课情况明显不如4-5年级,可能是由于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但体育课程未按预期落实可能导致学生免疫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需要引起学校、家庭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通过对常州市四所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和课时达标率的调查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符合我国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的要求,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但少部分年级存在课程不达标的情况。鼓励学生家长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加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2.常州市小学学校健身基础设施及场地现状
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来说,体育基础设施和场地是必不可少的。体育基础设施及场地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学习体育课程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体育课程相关的研究中,通常将体育基础设施及场地的情况作为体育课程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2.2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场地(N=4) 

学校 标准田径场 篮球场 排球场 足球场 体育馆
河海实验小学 无 有 有 无 无
星韵小学 有 有 有 有 无
局前街小学 无 有 无 无 无
北郊小学 无 有 无 无 无

如表2.2所示,常州市这四所小学均设有篮球场,河海实验小学,局前街小学与北郊小学均设有200米一圈的环形跑道,河海实验小学与星韵小学设有排球场,只有星韵小学有足球场,四所学校均没有体育馆。相比于河海实验小学与星韵小学,局前街小学与北郊小学场地设施相对落后,可能会影响到体育课质量。 

表2.3 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基础设施(N=4)
学校 篮球 乒乓球 排球 足球 网球
河海实验小学 有 无 有 有 无
星韵小学 有 有 有 有 无
局前街小学 有 无 无 有 无
北郊小学 有 无 无 有 无

如表2.3所示,常州市这四所小学体育基础设施以球类为主,种类较少,说明在常州市小学中存在体育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这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展是不利的,限制了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选择。学校应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维护体育器材、丰富器材的多样性都是保证学校体育课程更好开展的策略。

3.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在体育课程实施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越高,越能引导学生更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越能保证体育课程的质量。本文从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教龄、性别比例)、科研成果及培训情况、课时量这几个方面对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师资进行调查。
3.1 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
随机选取30名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调查其基本情况。

图5.1 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
如图5.1所示,在调查的30名体育教师中,男性教师有18人,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60%,女性教师12人,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40%。可以看出男女教师比例较为合理,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图5.2 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龄情况
如图5.2所示,从教龄角度,教龄1-5年的有20人,占67%;教龄5-10年的有8人,占27%;教龄10-15年的2人,占6%;教龄15年以上的0人,占0%。教龄为10-15年以及15年以上的教师掌握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体育教学有自己的心得,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教龄1-10年的教师接触的理论知识较新,更能根据时代变化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更易接受。

图5.3 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情况
如图5.3所示,从学历角度,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的教师有0人,占0%;学历为本科的教师有6人,占20%;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有24人,占80%。通过调查发现,常州市四所小学中学历为硕士的体育教师占比最多,学历为本科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学历大专及以下的为0,可以推断出常州市对于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3.2 小学体育教师科研及培训情况调查 科研能力代表教师对于该学科的知识探索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越强,其专业知识的储备与理解越丰富。 表2.4 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科研情况(N=30) 

论文发表 人数 比例/%
0篇 1 3.33
1-5篇 27 90
5篇以上 2 0.67
如表2.4所示,发表论文数量为0的教师有1人,占3%;发表论文数量为1-5篇的体育教师有27人,占90%;发表论文数量为5篇以上的教师有2人,占7%。通过调查发现: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科研水平体现的比较中等,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科研鼓励制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教师们科研的积极性。
专业培训是对教师教学理论的丰富和补充,有利于教师接触先进的专业知识,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表2.5 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近一年参加专业培训情况(N=30)
近一年培训次数 人数 比例/%
0次 1 3.33
1-5次 26 86.67
5次以上 3 10

如表2.5所示,所调查的30名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情况,大部分近一年培训次数在1-5次,次数较少。通过所调查的数据,要改善此类情况,有关部门和学校可以提高相关的专业培训的频率,定期培训,邀请相关学科的教授和专家举办讲座。

3.3 小学体育教师课时量情况 

图5.4 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课时量情况
如图5.4所示,在所调查的30名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中,每周课时量大于11课时的教师有25人,占84%;每周课时量为8-11课时的教师有4人,占13%;每周课时量小于8课时的教师有1人,占3%。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较大,留给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时间会变少,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以及家校体育融合发展。

(二)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现状调查
常州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具备良好的体育基础设施,随着常州市经济高速发展,市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常州市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因而对体育锻炼和家庭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1.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形式现状

图5.5 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形式情况
如图5.5所示,在调查的200个小学生家庭中,家庭锻炼形式大多为。其中选择最多的三项运动为散步、羽毛球和跑步。这几项运动都上手简单,受场地限制较小,运动强度适合多年龄段,便于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

2.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频率及时长现状

图5.6 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频率情况
根据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应适当提高体育锻炼频率。

图5.7 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时长情况
如图5.7所示,根据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学生家庭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长较短,应适当增加锻炼时长。

3.常州市小学家庭成员对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态度现状
表2.6 常州市小学家庭成员对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态度(N=200)
家庭成员对参与家庭体育锻炼的态度 人数 比例/%

如表2.6所示,家庭成员非常支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有,占;家庭成员支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有,占;家庭成员对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持无所谓态度的有,占;家庭成员不支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有0人,占0%。通过以上调查,说明大部分家长对于和孩子一起开展家庭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可能由于工作原因或没有掌握足够的科学的锻炼技能等原因,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导致实际家庭体育活动较少。

(三)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现状调查
1.常州市小学学校组织家校体育活动现状
表2.7 常州市小学学校组织家校体育活动情况 (N=4)

如表2.7所示,在常州市这四所小学中,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市小学通过组织不同频率的家校体育活动来推动学校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但能够保证频率较高的家校体育活动的学校仍然较少,说明常州市小学仍需加强家校体育活动的频率。 

2.常州市小学家长参加学校组织家校体育活动现状

如表2.8所示,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得知,常州市小学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少,说明常州市小学家长对家校体育活动的重视不足,体育意识薄弱,应加大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根据与家长们交谈发现,部分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文化课,轻视了体育课程,或是由于工作较忙,无暇参与家校体育活动。 

(四)常州市小学学校-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影响因素
1.学校方面
1.1 学校制度
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两者合作共同促进。要促进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校领导和家长方面的重视。首先是学校体育的教学设置,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的规定设计课程计划,制定相关制度,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学校要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将家长角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比如布置家庭体育作业等。

1.2 体育场地及设施 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来说,体育场地及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学校体育场地缺乏,器材不够多样,无法满足学生及课程的需要,会导致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受限,影响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学校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的质量以及多样性对于学校开展体育课程、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中小学应根据学校相关条例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体育器材和场地。 1.3 学校师资队伍 体育老师向学生传输知识,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纽带,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于常州市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应当增加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坚持科研,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配合,做好家校联系,推动家校体育教育融合发展。 

2.家庭方面
2.1 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家长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受周围环境以及家长的影响较大。如果在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十分重视体育活动,那么对于家长带领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常州市大部分小学家庭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
2.2 学生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
学生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会影响其相关行为。如果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带头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对于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如果家长不重视体育锻炼,平时也没有锻炼的习惯,那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懈怠,不重视,不利于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常州市小学大部分家庭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重视体育锻炼,以身作则,为孩子积极锻炼营造积极锻炼的家庭氛围,积极与学校和教师联系,积极响应学校的组织的家校活动,为家校体育融合发展做好保障。

2.3 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 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是学校体育课程开展以及家庭能否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学生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时,能够认真完成体育课程及家庭作业,逐渐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魅力,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常州市大多数小学生都能积极完成体育作业,参与体育锻炼,对于不喜欢或不能坚持体育活动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充分鼓励孩子。应重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促进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融合发展。 

3.社会方面
3.1 政策法规
2021年常州市政府公布《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其指出要加强体育设施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加快全民健身法制化建设等,这对于促进家庭参与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快家校体育融合发展。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法规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基础。
3.2 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也是影响家校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宣传体育知识,引导大家重视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推动家校体育进一步融合。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常州市四所小学家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基本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体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问题。常州市小学体育课程大纲和内容设置基本合理,但对于部分年级来说存在课时量较少的问题;教学内容以田径类为主,有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但部分学校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
(2)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活动形式单一,时间短,频率低且不规律。常州市小学家庭体育锻炼以跑步等形式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家庭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每次锻炼的时长较短。
(3)常州市小学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常州市小学学校组织亲子体育活动较少,布置的家庭体育作业不完善;常州市小学家庭参与组织的家校联合体育活动较少,完成家庭体育作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4)常州市小学“学校-家庭”体育融合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配合,还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与推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加深家长对体育的重要性认知;推进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改革,加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合作的宣传;完善家校合作的政策,建立合理的体育监督制度,为学校-家庭体育融合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建议
1.做好体育场地的维护,增加体育器材的多样性,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根据常州市小学学校的调查情况,针对体育教师的情况,要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的频率,鼓励体育教师积极科研,为教师队伍引进更多新鲜力量;其次,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场地保护、器材维护制度,为体育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提高家长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学校,保障家校体育融合发展
家长引导孩子重视体育锻炼,以身作则,为孩子积极锻炼营造积极锻炼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终身体育的意识,监督孩子养成长期规律的运动习惯,积极与学校联系,积极响应学校的组织的家校活动,充分做好家庭体育工作,推动家校体育融合发展。
3.有关社会和学校部门制定推动家校体育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条例。相关社会部门发挥自己的作用,完善健身场地、开展全民体育活动、普及全民健身知识,为家庭体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根据本市具体情况,积极调整课程设置,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为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学校利用网络时代优点,加强家校联系,使学生家长在体育教育中发挥其关键作用,也便于体育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建立维护学校-家庭体育体系,利用社会舆论宣传家校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条例,为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常州市统计局.常州市统计年鉴202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10.
[2]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EB/OL.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335164058702176
[3] 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EB/OL. 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791640679669518
[4]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有关情况介绍] 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685/sfcl/202109/t20210903_558262.html
[5]杨昊晗. 教育公平背景下南京市小学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2.DOI:10.27247/d.cnki.gnjtc.2022.000151.
[6]李全祥.论学校体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J].学周刊,2012,No.134(02):19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2.02.088.
[7]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2
[8]学校体育大辞典编委会.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27-128.
[9]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02):49-52.
[10]刘江南,周在平,刘永东,何冰,陈红梅,侯玉鹭,徐延,杜勤,何泽生,陈安妮.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9(04):77-80+84.
[11] 李启迪,李朦,邵伟德.我国学校体育“家校社共育”价值阐析、问题检视与实践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9):135-144.
[12]刘忠彪. 广州市番禺区小学“家庭—学校”体育合作现状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6.
[13]蒋正理. 家校融合视角下广州市小学生体育行为的培养研究[D].广州大学,2022.DOI:10.27040/d.cnki.ggzdu.2022.000641.
[14]蔡颖辉,王越.我国中小学校与家庭体育联动机制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4):24-26.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4.006.
[15] 夏力.小学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互动[J].体育科研.2008(04):88-90
[16] 苏丽萍. 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7] 袁文.健康中国战略下菏泽市小学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融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18]陈向楠.美国家长教师协会(PTA)对我国家校合作的启示——以“带你的家人上学一周”为例[J].林区教学,2019,No.272(11):118-120.
[19] 陈晓芳. 英国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及启示[D].鲁东大学,2017.
[20] JoyceL.Epstein.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work[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2018:397-406
[21] Périard J D, Eijsvogels T M H, Daanen H A M. Exercise under heat stress:
Thermoregulation, hydration,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J].Physiological reviews, 2021, 101(4): 1873-1979.
[22] Yang Q. A New Paradigm for Home-School Integration-Based on I. Illich’s Theory of Educational Networks[J]. Advanc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sychology, 2021, 5(7):71-75.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1004619/article/details/129892630?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9103946716800180689791%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69103946716800180689791&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19-129892630-null-null.268%5Ev1%5Ekoosearch&utm_term=%E6%BE%B3%E6%B4%B2%E7%94%9F%E6%B4%BB

作者: 知澳头条

知澳资深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766331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澳洲本地网站设计开发团队 超20人团队,悉尼设计开发14年 联系电话:1300766331 微信: XtechnologyAU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