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澳洲 文章 工作8年的一些回顾和思考

工作8年的一些回顾和思考

09年6月开始实习至今,已经工作8年多了。最近处于一些思考和困惑的阶段,所以觉得应该回顾和梳理一下。

 

本科阶段,严格意义上是06年9月到09年6月,花了三年时间修满了本科所需的学分还超出了一些,大四没有必修课,就提前出去实习了。这三年,修了两个本科学位——软件工程和金融学,还修了很多与专业知识基本无关的公共选修课,GPA都不高。大一时同时是学生会学习部、学校第二大学生组织的活动策划部、某小型创业类学生组织这三个社团的成员,同时是某80后为主题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版主。大二时成为这个创业类学生组织的主席,组织过一些活动,并兼并了创业者协会。大三时成为了校贴吧的吧主。这三年的闲暇时间的爱好是美剧、欧美indie类音乐、哲学和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摄影和旅游。 

 

09年6月到了北京,在第一家公司一直工作到16年2月,先做了3年的软件测试,然后做了3.5年技术支持。这6.5年时间里,前5年都是基于该公司的某套产品线(十余种产品)为主要工作内容,后一年半我也学习了公司内部的其他产品线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这家公司以员工价格低廉、工作轻松著称。这六年半时间里,我继续探索内在和外在世界。由于工作时长相对较短,我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去了国内外很多地方旅游,读了一些书,学习乐器和健身,有过一些人生的小小的阅历。

从工作的角度,三年的软件测试经历,我从一个几乎毫无生产力的稚嫩懵逼的学生,逐渐成长为可以带领2个实习生一起去完成一个为期三到四个月的软件测试项目的状态。当时那套大型商用软件是最后一次发版,团队内部熟悉该软件的员工前期均已离职,我只能独自看留下的各种技术文档并与开发团队频繁沟通,完成了整个软件测试项目,从阶段规划、人员分配、新员工培训到测试用例编写、实施、项目总结等工作。 这时候我面临的选择是,做测试项目管理,还是往技术方向再多做一些积累。我倾向于后者。然而当时team lead认为我在测试项目管理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更愿意让我去带领项目,而不是让我去做自动化测试相关的工作(e.g.写自动化测试脚本、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的学习和应用)。

所以我离开了测试团队,进入到技术支持部门。当时技术支持部门正需要一个人,把我原本所在的测试团队负责的软件的技术支持工作,从印度转移到中国,所以需要一个熟悉该软件、英语好(客户是全球客户)、沟通表达好、有技术基础的人去带领建设一个team。我是最合适的人选,而技术支持部门可以让我学习新的产品、获得更多的技术相关能力的锻炼。于是我在技术支持部门与一名有多年技术支持经验的老员工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持团队。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培养和带领了两名应届生成为了该部门的骨干,整个团队主要服务亚太区客户。这两名员工,现在一名已移居澳洲的分公司,一名现在是某知名app的服务器研发工程师。在这期间,我也有尝试去学习一些公司内部的新产品,但是由于自身的惰性、对新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基础能力不足等原因,并没有主力去做新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这时候一方面因为收入难以满足我生活本身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觉得自己的惰性和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多年的倦怠感需要被打破,加上其他的一些内部和外部原因,我选择了在16年2月离开。

对于这次离职,也是人生第一次正规意义上的离职,我现在的感觉是有些遗憾。当时技术支持部门的manager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我们都很怀念当时的工作氛围。16年年底整个北京office被裁掉,部门所有人各奔东西。 16年2月离开第一家公司到现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的职业生涯处于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

 

16年2月至17年5月,在一家非常小型的软件代理公司,代理销售的软件是我第一家公司的产品(覆盖所有产品线),这家软件代理公司员工几乎所有人都是原公司的员工,所以本身也不算陌生。工作内容包括售前、实施、售后等。一方面对我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我做公司其中一套软件产品已经六年多,公司的其它产品线我并不熟悉;一方面我并无研发基础,实施工作对我来说会有较大的难度。 一开始的安排是让我驻在北京,服务北京地区的客户,其中大部分客户都是我原本就很熟悉的那套产品线的客户。在这个过程当中,团队成员也对我进行了其它产品线的培训,并逐步让我接手相关的各类型工作。可因为项目人手紧缺,以一些我并不太认同的方式,让我在外地出差8个月以完成某客户的实施需求。我反复和公司负责人沟通后确认,这类型的外地驻场实施项目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常态,我无法承担长期外地出差同时一周80小时工作量所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在外地驻场实施项目第一期研发阶段结束后离职。

 

这时候我手里有三个offer。一个与第一份工作几乎一模一样,工作时间依旧轻松,收入翻倍,做某软件的技术支持工作,我觉得我不应该再回到舒适区,虽然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offer,但还是艰难的拒了。一个是某互联网知名2B的技术类产品的售前,工作强度不低,收入尚可,可因为最后对收入的构成,对方采取的报价方式类似于朝三暮四,把底薪、绩效、奖金反复调整,让我产生不信任,于是拒了。 第三个,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央企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做互联网某新兴业务,职位售前,各方面与我对售前职位的理解和期待一致。于是我去了这一家。

 

 入职后这五个月,经历了非常难以描述的过程。可以说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作为一个实质上售前经验并不丰富的人,我对售前的理解只是写方案、讲方案,对前与销售配合,对后与产品、研发沟通,针对不同的客户写出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方案,熟稔公司产品,能够清晰的展现公司和方案的优势,采集客户需求并公司内部推进。最适合我的,是基于技术的产品。但是很不幸的是,这家公司虽然打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噱头,整体产品更多的是基于业务层面,稍微有难度的技术几乎都选择采购或者外包,所谓云计算只是采用了xx云服务器,而所谓大数据,真的只是数据量大,而不是采用了一些最新的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正在招聘的所谓大数据工程师的薪资上限只有20k。而我作为售前要去熟稔和编写的方案本身,更多的是基于业务场景、行业特征、产业链条,当然很不幸的是,我对这类原本是央企范畴的业务、行业和产业链条,几乎一无所知。我以为我进入了学习区,却发现居然是panic zone。这也就罢了,部门主管及以上全部都是央企直接指派,管理风格让人难以描述,一切以大老板的想法为核心,做事情第一要务是顾及所有人的面子而不是事情的正确性,具体事宜的推进需要层层去沟通、想好万全之策。同时部门管理混乱,部门主管及上级把大老板的任务一层层指派下来,他们期望自己什么都不做,下属做好所有的事情,包括市场部整体工作计划、市场策略、商务方案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对我(和其他员工)的职能也并无固定规划和区分,而是反复根据部门需求而强行调整,比如把我从某B端产品线售前转成C端商务+市场,再由转去做另一套B端产品线售前+市场。同期入职的3名员工,另外两名在试用期内觉得工作环境难以适应而选择主动离职。在这个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好了上级安排的任何工作,并且获得了主管及上级的认可,连续数月给我多加了绩效工资,并将部门级重要工作安排给我。

 

但我现在内心非常困扰。做过数年的测试、技术支持,有过短暂的售前和实施经验,此时此刻我个人最倾向去做的事情是技术类产品的售前。当然啦xx云之类的售前都有投过,但是对openstack并无实际基础,即使到了终面,也会因为技术功底不扎实而无消息。同时小型互联网云计算类公司对售前的能力需求相对较弱,工作两三年有一定技术功底能出差沟通尚可的人就足以够用了。

 

而当前的工作,继续做下去,我会增加对特定行业的深入了解和积累,会在2B服务的市场领域有一些积累,但是这并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的优势所在,我并不了解此行业,也更不懂市场相关的任何事情,我认为即使我积累数年,也很难取得一定的进展。 

 

 那么未来的路在哪里呢?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iamhej/p/7710103.html

作者: 知澳头条

知澳资深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766331

邮箱: info@getau.com.au

澳洲本地网站设计开发团队 超20人团队,悉尼设计开发14年 联系电话:1300766331 微信: XtechnologyAU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